為深入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2014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切實做好2014年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現提出以下意見,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2013年,面對多發重發的自然災害和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各級農業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攻堅克難完成了“兩個千方百計、兩個努力確保、兩個持續提高”的目標任務,糧食生產“十連增”,農民增收“十連快”,農業農村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農業形勢好,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突出亮點,為實現國民經濟平穩運行作出了重要貢獻。
當前,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深入發展,對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新形勢下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要始終把改革作為根本動力,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立足我國基本國情農情,依靠科技支撐和創新驅動,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努力走出一條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
201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求進的目標,農業必須穩住好勢頭,實現新進展。當前農業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增大,全年氣候存在不確定性,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面臨困難挑戰增多,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難度加大。做好2014年農業農村經濟工作,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穩定政策、改革創新、持續發展的總要求,堅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發展,以改革促發展,千方百計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使糧食產量保持在11000億斤以上,千方百計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使農民收入增幅保持在7.5%以上,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和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持續提高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和農業資源利用率,鞏固發展農業農村經濟好形勢,為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提供有力支撐。在工作著力點上,要更加注重改革創新,爭取在已經看準、時機具備的改革任務上取得實質性進展;更加注重質量安全,把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資源環境,將農業可持續發展納入重要日程;更加注重科技人才,依靠科技進步突破資源環境約束,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一、毫不松懈地抓好糧食生產,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1.積極構建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始終是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要認真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加快對主要品種進行戰略平衡的研究預測,研究確定糧食生產優先序,進一步明確糧食安全的工作重點,提出保障“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政策措施。突出重點地區、主要作物、生產主體,著力穩定東北和黃淮海產區,提升長江流域產區;穩定小麥總產量,提高玉米、水稻總產量。努力實現農民增收與糧食增產同步發展,穩定傳統種糧農戶,充分調動主產區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積極性。推動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
2.堅持不懈抓好2014年糧食生產。通過政策引導穩定面積,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單產,立足抗災減災奪取豐收。加強督促檢查,確保價格、補貼、大縣獎勵等政策落實不走樣、資金不縮水、農民得實惠,充分調動農民和地方政府兩個積極性。分作物、分區域、分季節、分災害,狠抓關鍵技術措施落實,組織農業科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培訓和服務。繼續抓好糧食高產創建,特別是整市整縣整鄉推進試點,全面開展增產模式攻關,打造一批糧食高產高效示范區。落實防災減災措施,減輕糧食因災損失。積極開展節糧宣傳,推廣節糧減損設施和技術。
3.統籌抓好棉油糖和蔬菜、水果等園藝作物生產。繼續推進棉油糖高產創建,大力推廣棉花輕簡栽培、甘蔗健康種苗等高產穩產關鍵技術。穩定發展蔬菜生產,組織編制全國設施蔬菜發展規劃,開展北方城市冬季設施蔬菜開發試點,加強海南、廣西、廣東等南菜北運基地建設。開展園藝作物品種改良、品質改進和品牌創建提升行動,加強天然橡膠等熱帶作物生產基地建設。加快實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推動健全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
4.穩步提升畜禽綜合生產能力。落實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措施,推進完善生豬市場價格調控體系,加強生產監測和形勢預判,推動適時啟動生豬調控預案。推動實施《全國牛羊肉生產發展規劃》,加快發展現代草原畜牧業,充分利用農區秸稈和南方草山草坡資源拓展牛羊肉生產渠道。促進禽肉、禽蛋生產盡快恢復、穩定發展。制定實施生豬、奶牛、肉牛、肉羊、肉雞、蛋雞遺傳改良計劃,實施畜牧良種補貼和畜禽良種工程項目,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建設。繼續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加快推進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加強優質奶源基地建設。強化飼料質量安全監管,著力構建優質、安全、高效、規范的現代飼料工業體系。
5.加快推進現代漁業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和全國現代漁業建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深入開展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創建,加大水產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力度。繼續實施水產良種工程。加強漁業資源調查評估,推進人工魚礁、海洋牧場建設。強化漁船和網具管理,嚴厲打擊非法捕撈和使用“絕戶網”行為。加大漁業裝備升級改造力度,推進海洋漁船更新改造,發展壯大外海和遠洋漁業。進一步強化近海、漁港水域、內陸及邊境水域漁政執法,加強漁政隊伍建設。改善漁民民生,編制轉產轉業規劃,實施好以船為家漁民上岸安居工程。
6.提升農業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積極參與國際與區域農業政策、農業國際標準制定。抓緊制定和完善農產品國際貿易戰略和農產品進出口總體規劃,研究確定農產品進出口優先順序,優化進口來源地布局,積極參與多雙邊農業貿易談判,建立穩定可靠的貿易關系。把握好農產品進口規模和節奏,加強對國際農產品市場的監測、研判和預警,完善農業產業損害風險評估機制,加強對農業利用外資領域的監管,完善農業產業安全保障機制。加快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完善整體規劃和制定重點國別規劃,推動完善扶持政策,鼓勵國內企業以多種形式到境外投資農產品倉儲物流設施、并購參股國際農產品加工和貿易企業。加強國際農業科技研發合作。充分發揮農墾企業在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中的示范和引領作用。
二、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不斷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7.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堅持源頭治理、標本兼治,堅持標準化生產與執法監管兩手抓,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機構和監管體系。加快實施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二期規劃,完善監管制度,強化市縣兩級監管責任,加強基層監管和執法力量,重點加強縣鄉基層監管體系建設,著力健全完善機構、人員、設備、制度,推動落實運行經費,盡快提高執法監管能力。
8.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以農獸藥殘留標準制修訂為重點,力爭用3年時間,基本健全科學統一、與國際接軌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健全農業投入品質量監測與監督管理制度,控藥、控肥、控添加劑,規范農業生產過程。推行生產全程控制,加快推進全國農產品質量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建設,指導農產品生產企業和合作社建立產地證明準出制度,推行農產品質量標識制度,強化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的銜接。積極推進園藝作物標準園、熱作標準園、畜禽水產標準化養殖場建設,示范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穩步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
9.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深化專項整治和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全面開展各類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排查,集中力量解決區域性、行業性突出問題。重點加強嬰幼兒配方奶粉奶源監管,開展奶站聯網監控試點。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執法納入農業綜合執法范疇,加強例行監測、監督抽查和執法查處,保持高壓態勢,重拳出擊、露頭就打。按照不同產品的特性和流程,抓住關鍵環節,通過巡查抽查、技術服務等措施,實現農產品產地環境、生產過程、收儲運環節全鏈條監管。加強重點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和監測預警,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應急處置。大力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縣創建。
三、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
10.深挖產業發展增收潛力。加快培育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區域特色農業,繼續推進“一村一品”強村富民工程,發展優質安全農產品,推進農產品品牌創立和保護,強化農產品產銷銜接,增加農業經營收益。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休閑農業,支持糧食主產區發展糧食加工業,繼續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推進主食加工業提升行動,落實開發性金融重點支持項目,深入開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和示范點創建,培育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促進農村二三產業轉型升級,實施農民就業創業培訓計劃,開展農民創業工作試點,增強農民就業創業能力。推進墾區危房改造,啟動特困職工家庭住房建設。
11.推進有利于農民增收的制度建設。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推進改革的指導性文件,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的有效形式,組織開展農村集體產權流轉交易市場試點。推動征地制度改革,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有效保障進城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經濟收益分配權。深入開展農民負擔問題重點整治,規范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推動加大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力度。加強與金融部門的協調合作,創新農村抵押擔保方式,培育抵押物交易市場和中介組織,支持建立農業信貸擔保機構,設立抵押擔保風險補償基金。推進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試點,推動修訂《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推動完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不斷擴大以三大糧食品種和畜牧業為核心的農業保險覆蓋面,提高風險保障水平,逐步減少或取消產糧大縣縣級保費補貼,探索開展漁業養殖保險。
四、狠抓農業防災減災和動物疫病防控,提高農業風險防控能力
12.強化農業防災減災。完善重大災害應急預案,健全防災減災部門聯動機制,強化災情調度和指導服務,確保各項防災減災措施落實到位。加強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繼續實施農情信息田間定點監測試點,實現災情數據實時發布。配合水利、氣象等部門,加強旱澇災害防抗。推進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抓好100強規范化統防統治組織和100個綠色防控示范區建設,強化植物疫情防控。大力推廣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充分發揮農機在防災減災中的作用。進一步加強草原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和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火情應急處置能力。
13.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推動落實《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年)》,逐步實施分病種、分區域、分階段防治策略。實施重大動物疫病控制根除計劃和單項病防治計劃,制定H7N9等新發人畜共患病凈化方案。強化獸藥質量和獸醫衛生監督管理,推進畜禽屠宰管理職能和措施限期到位,實行從養殖到屠宰全鏈條獸醫衛生風險控制,加快建立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加強邊境動物疫病防控,防范外來動物疫病傳入風險。推動完善重大動物疫病免疫補貼政策。深化獸醫管理體制改革,持續提高獸醫公共服務能力和社會化服務水平。
14.推進農業安全生產。貫徹實施《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加強農機作業安全生產和質量監督管理。扎實推進漁業船舶水上安全生產,強化漁業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加強漁港等漁業安全基礎設施和裝備建設,做好抗御臺風工作。做好墾區安全生產工作。完善農業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加強農業應急管理和安全生產監管,建立健全農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全面推進農業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
五、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增強現代農業發展活力
15.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抓緊研究現有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并長久不變的具體實現形式,進一步明確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之間的關系。抓緊抓實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選擇2個省開展整省試點,其他省份至少選擇1個整縣開展試點。穩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經營制度,推動開展草原承包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加快推進基本草原劃定工作,研究劃定草原生態保護紅線。
16.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積極穩妥地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以農村經營管理體系為依托,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健全完善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體系建設。盡快制定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耕地搞規模種養的準入和監管辦法,探索建立土地流轉風險保障金制度,研究提出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政策意見。
17.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地位,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加強對家庭農場的示范引導扶持,建立健全家庭農場管理服務制度。鼓勵發展專業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農民合作社,評定國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開展農民合作社貸款擔保試點,支持合作社開展聯合合作,大力發展農社對接等直供直銷。落實和完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支持農民合作社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推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扶持政策落實,支持龍頭企業為農戶提供貸款擔保、訂單收購、保險資助等服務。鼓勵發展混合所有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強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建設,推動龍頭企業集群發展,密切與農戶、農民合作社的利益聯結關系。
18.完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穩定農業公共服務機構,健全經費保障、績效考核激勵機制,支持有條件的村建立村級服務站點。推動出臺市場準入、稅費減免、資金支持、人才引進等扶持政策,大力培育經營性服務組織。推行合作式、訂單式、托管式、承包式等服務模式,鼓勵和支持經營性服務組織從事集中育秧、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統防統治等農業公益性服務,探索創新農業公益性服務有效供給機制和實現形式。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化建設,研究制定重點行業、主要品種生產性服務具體規范標準和服務合同樣本。深入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示范縣創建。
19.加強職業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育。抓緊制定農業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專門規劃,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遠程教育。推進“陽光工程”轉型升級,重點培訓農民合作社帶頭人、家庭農場經營者、種養大戶、科技示范戶和返鄉創業的農民工,以及立志務農的大中專畢業生。深入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擴大試點縣范圍,在所有的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積極推進整省試點。探索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和政策扶持機制,把培養青年農民納入國家實用人才培養計劃,構建職業農民隊伍。擴大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示范培訓規模,構建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認定和扶持體系。鼓勵和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高等院校和農民合作社組建農業生產實訓基地,積極培養農業后備人才。
20.加強農村改革試驗區和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試驗區著眼于破解城鄉二元體制機制障礙和農村改革發展難題,充實試驗內容,拓展試驗領域,在確保封閉運行、風險可控的基礎上,積極安排試點,推動重點領域改革有序向縱深推進。示范區著眼于突破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瓶頸,積極開展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和發展規模經營等試點,示范推廣應用新技術、新裝備,促進示范園區建設和貿工農一體化相結合,加快構建農業金融服務新機制。適時總結“兩區”建設經驗,分別召開試驗區工作座談會和示范區建設經驗交流會,推廣成熟做法,帶動更大范圍改革發展突破。
六、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提升農業科技應用水平
21.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圍繞農業發展的瓶頸制約,科學確定農業科技創新技術路線和主攻方向,改革完善有利于推進產學研緊密結合的農業科技管理體制。強化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條件建設,整合科研規劃和項目、基地、人才等要素資源,組織重大農業科技攻關和關鍵技術研發。組織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農業行業科研專項、“948”計劃和超級稻四期攻關等科研項目,加強農機農藝融合、資源環境保護、能源生態、農產品初加工等關鍵技術研發。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工程。實施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培養計劃。全面深化科研院所改革,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業科研。
22.加快農業科技推廣應用。進一步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全面落實“一個銜接、兩個覆蓋”政策。加快實施農技推廣服務特崗計劃,鼓勵涉農高校畢業生到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工作,加強基層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制定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和人員的激勵政策。強化糧食穩產增產和防災減災技術推廣與服務,擴大小麥“一噴三防”、地膜覆蓋、水稻大棚(集中)育秧、機械深松整地、綠色防控、農作物增施肥促早熟等關鍵技術措施的覆蓋范圍。推進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交易平臺建設,促進良種良法的自由流動和優化組合。
23.加快種業改革與發展。深化種業體制改革,強化種子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推進公益性科研單位與其所辦種子企業脫鉤,加快構建商業化育種體系。開展重點作物品種聯合攻關,重點支持水稻、玉米、油菜、大豆、蔬菜等育種攻關。扶持種子企業做大做強,推動育種人才、技術和資源向企業流動,發揮現代種業發展基金的引導作用,推動企業兼并重組。研究確定種業科研成果中機構與科研人員的權益比例,組織部分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開展試點。加快推進種子生產基地建設,重點支持甘肅、四川、海南等國家級制種育種基地和制種大縣建設,鼓勵制種企業建立規;、機械化制種基地。加強種子市場監管,嚴厲打擊侵犯品種權和制售假劣種子等違法行為,推行種子企業委托經營制度,強化種子全程可追溯管理。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編制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長期發展規劃,啟動第三次全國種質資源普查和搶救性收集;I備開好世界種子大會。
24.加快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統籌農業信息化資源,啟動信息服務進村入戶工程,完善12316農業信息綜合服務體系,直接面向農民開展政策咨詢、法律服務、市場信息、生產技術、病蟲害防治、配方施肥、種養過程監控等全方位信息服務。開展農業物聯網技術集成組裝與試驗示范,提升農作物良種繁育、種苗培育、水肥控制、環境監控、畜禽水產養殖及疫病追溯等生產環節信息化水平。強化農業信息監測預警,加快建立農產品信息權威發布平臺,對農產品生產、貿易、庫存、加工、消費、價格等進行全方位監測、預警和發布。
七、推進農業支持保護體系和物質裝備建設,持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25.強化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按照穩定存量、增加總量、完善方法、逐步調整的要求,積極開展改進農業補貼辦法試點試驗,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按實際糧食播種面積或產量對生產者進行補貼的試點,探索形成農業補貼同糧食生產掛鉤機制。推動擴大農業補貼資金總量,新增補貼向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主產區傾斜。推動落實糧食最低收購價、大宗農產品臨時收儲等政策,探索建立重要農產品價格調控目錄制度,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推動啟動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試點。加大對主產省和主產縣的財政獎補力度,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通過擔保、補助、貼息、獎勵、風險補償等措施,帶動金融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業農村。完善漁業柴油價格補貼政策,使其與漁民轉產轉業及漁業資源養護相協調。
26.組織實施重大工程項目。按照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原則,改革農業財政專項管理方式,研究探索將農業財政專項管理的部分權限和責任下放給地方。加強現有資金項目的梳理整合和轉型升級,取消一批,下放一批,調整歸并出一批有影響的重大項目,重點投向主產區、優勢區、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村改革試驗區等區域。加大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田間工程、種子工程等實施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啟動重大農業工程項目建設規劃編制和修訂,力爭在農業信息化、新型農民培訓、農業可持續發展等領域,推出一批新的骨干項目和重大工程。
27.推進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建設。制定實施《全國農產品產地市場發展綱要》,構建國家級、區域級和農村田頭市場相互補充、相互銜接的現代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減少農產品流通損失,提高產地市場集散和輻射帶動能力。與有關金融機構合作,加大國家級農產品專業市場和區域性市場建設支持力度,完善市場功能,提升運營管理水平。促進農村田頭市場示范建設,選擇部分省份進行試點,建設鮮活農產品的田頭集貨場、加工場和交易場。做好農產品產銷銜接工作,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
28.促進農機裝備水平提升和結構優化。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推進農民自主購機、定額補貼、縣級結算、直補到卡的辦法,繼續推進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加強農機農藝融合技術研發,盡快突破水稻機插、玉米機收、油菜甘蔗棉花機械收獲等薄弱環節。加大對水稻插秧、玉米收獲、糧食烘干、深松整地等重點機具補貼力度,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創建行動,大力推進南方水稻機插秧和北方玉米機收,擴大農機深松整地、機械化秸稈還田等作業范圍。加快培育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等新型農機化社會服務組織,加強農機售后培訓、維修服務和作業服務,充分發揮農機化對規模經營的帶動作用。
29.提升農墾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加強農墾物質裝備和生產基地建設,支持完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大力開展先進適用技術的先行先試和集成創新。壯大農墾主導產業和龍頭企業,完善農產品營銷網絡。扶持和壯大經營性服務組織,積極探索承租農村土地等墾地合作新模式,以社會化服務示范帶動周邊農村農業發展。深入推進農墾產業化集團化股份化改革,加快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全面推進國有農場辦社會改革試點,加快建立農墾新型社區。擴大境外農業種植和加工規模,有序推進境外企業的并購重組。加快推進國有農場土地確權發證,提高職工家庭農場規;戎。
八、發展資源節約型生態友好型農業,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30.加強耕地保護與質量建設。堅守耕地紅線,保持現有耕地面積基本穩定。探索在已劃定的基本農田基礎上,推進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實行更加嚴格的用途管制。加強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加快實施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項目,研究啟動新一輪沃土工程,以培肥地力、養分平衡、土壤改良、耕地修復、農田節水為重點,著力提升耕地質量。推進耕地質量監測體系和數據庫建設。開展東北黑土地治理保護,研究制定東北黑土地治理規劃。
31.積極推進農業清潔生產。加快推廣科學施肥、安全用藥、綠色防控、農田節水等清潔生產技術,深入實施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引導農民使用配方肥。啟動高效緩釋肥補貼試點,開展低毒低殘留農藥補貼試點。繼續推進保護性耕作和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在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黃淮海平原適宜區組織實施深松整地試點。繼續實施農業清潔生產示范項目,支持標準地膜推廣,在重點地區開展地膜回收利用示范。
32.治理農業環境突出問題。配合編制《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規劃》。推進地下水超采漏斗區綜合治理,通過以獎代補方式,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等節水農藝措施,在華北平原試點推進結構調整。組織開展耕地土壤與農產品重金屬監測調查,啟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和種植結構調整試點,探索建立重點污染區域生態補償制度。做好農業面源污染例行監測工作,建立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區。加強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啟動秸稈利用試點。以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為著力點,繼續實施農村清潔工程,重點抓好1100個“美麗鄉村”創建試點。
33.強化農業資源養護。制定《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建立健全農業資源保護政策和生態補償機制。加快《基本草原保護條例》立法進程,有計劃地逐步推進退耕還林還草,繼續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穩定和擴大天然草原退牧還草工程實施范圍,推動實施農牧交錯帶已墾草原治理、牧區草原畜牧業轉型示范和南方現代草地生態畜牧業等工程項目。在南方石漠化地區推廣種草養畜。嚴格控制漁業捕撈強度,繼續實施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和水產養殖生態環境修復補助政策。強化水生生物保護區建設與管理,健全涉漁工程建設資源生態補償機制。繼續支持野生植物原生境保護點建設,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
九、切實加強自身建設,提升農業部門履職盡責能力
34.加快推進農業部門職能轉變。積極推動涉農行政管理方式創新,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清理并逐步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認真做好行政審批事項取消下放后續銜接與事中、事后監管工作,推進行政審批服務標準化建設。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增強農業部門透明度、公信力和執行力。不斷完善績效管理制度,繼續實施重大農業投資項目績效評估試點,繼續推進績效管理向地方延伸。切實提高農業立法質量,推動研究制修訂《農村土地承包法》《種子法》《漁業法》《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加快推進農業綜合執法規范化建設,深入開展農業法制宣傳和培訓。加強基層農村經營管理體系建設。穩妥推進農業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推動農業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發育。
35.加強農業系統作風建設。鞏固教育實踐活動整改成果,堅持“為民務實清廉”要求,進一步轉變作風,深入基層直接聯系服務農民。繼續深入開展為農民辦實事活動。建立農業農村經濟重大問題調研制度,引導干部職工自覺加強學習,提高能力素質,全面熟悉了解農業、農村和農民情況。發揚“釘釘子”精神,把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實到位。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強化廉政風險防控管理,進一步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加強政風行風建設,打造高素質干部隊伍。
農業部
2014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