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通報,4個種子質量不合格的品種,涉及北京、湖北、重慶的4家企業,兩個水稻、一個玉米、一個棉花品種;40個真實性檢測不合格的品種,涉及遼寧、吉林、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甘肅的32家企業,包括20個玉米品種、20個水稻品種。
據了解,套牌是國內種子市場的一大頑疾。市場上假冒種子多,一方面鑒定費時、費力、成本高,除非萬不得已,管理部門、廠商和農戶都不愿做;另一方面,種子交易時間短,短時間可獲取高額利潤,不少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在做套牌生意。由于套牌成本低,雖然有風險,但廠商擋不住利潤的誘惑。
為加強品種管理,2013年農業部明確將品種真實性和轉基因成分檢測納入種子監督抽查和市場檢查范圍。在2014年的檢查中,500個玉米種子樣品7個不合格,質量合格率98.6%;17個雜交玉米種子樣品真實性檢測結果不合格。
據悉,一直以來,品種真實性的確定需要進行田間種植鑒定,一個種植周期幾個月下來,很多事情都耽擱了。今年5月29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國家標準《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真實性和品種純度鑒定》(GB/T3543.5-1995)第1號修改單,自7月1日起實施。規定品種真實性或身份鑒定允許采用DNA分子檢測方法,田間小區種植不再是鑒定品種真實性和測定品種純度的唯一方法,為快速準確打擊品種假冒侵權違法行為提供了依據。據了解,某檢測中心做DNA指紋檢測鑒定正常程序是7個工作日之內出結果,加急樣品48小時內出結果。
《通報》表示,農業部將會把本次監測有關證據材料一并轉交相關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種子法》和《農作物種子質量監督抽查管理辦法》等依法立案并從嚴查處;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農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