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推動城市服務下鄉,主動對接農業產業的服務需求
服務業要素與資源主要集聚在大中城市,資本的逐利行為注定了各種服務要素更愿意供給人口密度高、經濟發達的城市地區,而不愿意走向人口密度低、缺乏規模經濟和效率的傳統農業?傮w看,城市專業化服務提供商面對分散的農業服務需求,缺乏提供服務的積極性。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建議運用“政府推動、市場牽動、龍頭帶動”的手段,探索“城市延伸、農村靠攏、專業組織銜接”的農業與城市服務業融合發展的創新模式。一方面通過服務業引導資金支持、財政補貼、稅收優惠、金融支持、普遍服務制度等多方面政策措施,積極推動城市物流、金融、營銷、品牌、渠道、研發、咨詢等專業服務業下鄉;另一方面通過創新農業生產組織,提高農民生產組織化程度,培育和扶持龍頭企業,創造對城市服務業的需求,吸引城市資本、技術、人才與服務下鄉。通過構建農業產業化服務體系,實現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農業產業鏈的延長,使農民分享二三產業利潤,增加農民收入。
找準現代服務業與農業融合的重點領域
現代服務業覆蓋面很廣泛,必須把準農業對服務業需求,有的放矢,才能提高現代服務業與農業深度融合的效率和成效。我們認為,如下幾個領域是兩者深度融合發展的重中之重:
一是推進農科技服務?萍挤⻊张c農業深度融合是傳統農業走向現代農業的根本出路。要依托大城市的科研優勢,鼓勵高校和科研機構參與都市農業建設,建立農業科技聯盟。積極打造農業科技服務云平臺。云平臺將通過為專家、農技人員和廣大農民免費發放實名登記的“智農卡”、開通智農通服務,打通農業科技信息服務最后一米,實現移動互聯互通,為廣大農民和各類現代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精準、及時、全程顧問式的科技信息服務,從而保障提高農業科技的入戶率、到位率,有效支撐現代農業發展。
二是完善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高效且全覆蓋的農業信息化服務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條件。利用現代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手段,通過全程閉環式運作,初步建立食品安全領域分級標準,重點突出“食品安全檢測,食品安全檢測包括安全食品檢測、綠色食品檢測、有機食品檢測和功能食品檢測”四個層面,打造食品安全領域的全球標桿與品牌形象。鼓勵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養羊、養牛、養雞、養豬的各個流程,實現全程標準化、智能化運行,保證每個環節都可跟蹤查詢。
三是創新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加強以批發市場為中心的農產品市場載體建設,重點發展鮮活農產品物流。依托蔬菜批發市場、農產品配送中心、水產大市場、中冷物流配送中心等鮮活產品市場,重點支持蔬菜、水果、肉禽、蛋奶、水產品等鮮活農產品物流發展,加快實施冷鏈物流標準化,營造公平的冷鏈物流環境,逐步解決鮮活農產品“最后一公里”瓶頸問題。積極培育市場流通主體,加大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力度,通過舉辦各種類型的商品展銷會、展示會、貿易洽談會等,為壯大農業龍頭企業提供各種優惠政策和開放環境,提高龍頭企業進入大市場的組織帶動功能。
四是健全農機技術推廣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農機化信息服務平臺,組建“上下聯通、資源共享”的農機化信息服務網絡,開展示范推廣、農機作業、技術培訓、銷售維修、信息咨詢和中介等多領域、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逐步形成以市場為導向,服務為手段,融示范、推廣、服務為一體的多元化的新型農機化服務機制。
五是完善農業標準化服務體系。全面推行農業標準化服務體系,實現“按標生產”、“憑標流通”,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現代農業的重要保障。抓緊落實和推行產地準出、市場準入制度,對蔬菜、果品等重要農產品批發市場實行全天候檢測監測,實行多部門共同監管、聯合執法,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強化標明產成品的產地、質量、標準的等級標識制度,以推動完善各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點為抓手,全面建立起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和追溯體系。
六是打造各類公共服務平臺,探索促進資源集聚和共享的有效方式。農村服務業具有加強的公益性,而服務對象的特點是量大、面廣,通過構建各類公共服務平臺,如人才服務網絡平臺、科技資訊平臺、信息服務平臺、裝備服務平臺等,可以有效得集成資源,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在各類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中,各級政府部門責無旁貸,應主動發力,做好引導和推動作用。
。ㄗ髡呦抵袊缈圃贺斀洃鹇匝芯吭焊痹洪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