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前夕的中國種業 龍頭企業迎來做大良機
時間:2016/9/12 15:08:25 來源:世界農化網 作者:佚名
種業的商業邏輯:“資本+并購+全球化”。種業具有時空局限性科研投入大周期長依賴于政策的保護與放開2013年全球種業市場規模達210億美元。從孟山都、杜邦先鋒、先正達的發展歷程來看國際種業巨頭的成長壯大都離不開“資本+并購+國際化”三條主線。資本支持種業的科研投入與并購支出從內生外延兩方面構建企業競爭壁壘最后通過國際化來打破本國市場的發展瓶頸。
1、品種更新換代前夕:靜待新的王者誕生。
中國主要農作物的換代是以一個大品種為主要特征。該品種較上一代品種有全面優勢種植面積極大。目前國內主要農作物的品種均已推廣多年進入世代更替期。下一代雜交水稻品種的特點在于高產的同時實現口感提升以及強抗病性。下一代雜交玉米品種的特點將是“有鄭單958的耐密性和適應性有先玉335的灌漿脫水快和生育期”即適合籽粒收獲的特性。
品種次代更替對于種企而言既是機遇也是風險。新次代品種相對于老品種有全面優勢將帶來企業盈利高增長。典型如2009-2011年先玉335的熱銷給登海種業和敦煌種業帶來的高增長。同時必須看到由于商業化育種周期較長一旦錯過品種更替大潮意味著企業將至少錯過5-8年的發展期。登海種業在在過去10年的盈利波動完美的闡釋了這一點。
2、政策變革期:市場化改革深化。
以政策變更為標志建國之后國內種業經歷了“四自一輔”、“四化一供”、市場化改革探索期現在進入了市場化改革的深化期。改革的重點從銷售、產權向科研、產業轉移。當前的政策走向整體上沿著提高行業競爭門檻強化具備品種研發實力的種企競爭力推動龍頭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的方向演進。
3、市場分化期:競爭日趨白熱化。
1)長期無憂短期遭遇瓶頸。2014年國內種子市場空間819億僅次于美國。種子花費占農作物總成本中的比例來看國內種業還有較大的發展前景。長期成長無憂。但是短期內行業遭遇了發展瓶頸。
主要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已經達到頂峰后續增長有限甚至有可能下降。種子質量提升種植方法改進使得每畝用種量整體呈現逐年下降的走勢但趨勢極為緩慢。種子商品化率已經達到70.08%進一步提升空間有限。隨著國家玉米收儲政策的重大轉變玉米等糧食價格在2015年的下跌進一步制約了種子價格的提升。
2)行業高庫存或成常態。2015年雜交玉米種子制種面積雖然上升了47萬畝但是受2015年8月新疆高熱風導致的減產影響2015-16銷售季預計雜交玉米種子庫存下降到約8億公斤。15/16銷售季雜交水稻種子制種面積與上年基本持平庫存增長有所放緩但仍在1.1億噸庫存消費比居高不下。
在競爭白熱化階段同質性種子的市場空間在縮小只有擁有品種差異化優勢的企業才能生存壯大。
4、產業結構重塑期:育繁推一體化經營模式升級。
1)商業育種重塑產業結構。種業分為育種-制種-銷售三個環節各有其不同的經營模式。國內種子行業高度分散化源自于計劃經濟時代的產業鏈分工與隔離。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遺留影響在于育種研發體系的雙軌制即科研機構與種業企業同時參與商業化育種。未來隨著種企資本實力的增強、政策對于育繁推一體化企業的扶持行業競爭優勢將進一步向育繁推一體化企業集聚。而商業育種體系的建立正是這場推動產業結構重塑的最關鍵環節。
2)農業現代化帶來經營模式升級。傳統種業銷售嚴重依賴于當地經銷商渠道占據了約50%的利潤。隨著農業現代化的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大量出現以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為代表的“新農人”逐漸崛起。規模效益的推動下“新農人”對于產品的要求進一步提高推動種子銷售模式悄然發生改變:從單一渠道變成種藥肥一體化的渠道共享從銷售產品變成銷售系統化種植解決方案并由互聯網帶動經營模式的升級。
5、行業整合加速期:資本介入并購浪潮興起。
國內種子企業規模偏小(年營業收入3億元以上的僅有19家)而且行業高度分散(現登記注冊種企有5064家)為行業并購提供可能。
從國際經驗來看并購整合是種業的發展必經之路。將國際種業的發展歷程和中國種業相對比可以看出目前中國正類似于美國60-80年代時候的情況即將進入第一輪并購浪潮期。
產業并購需要資本的支持。當前各路資本蜂擁進入國內種業。種業并購大潮將起。
轉基因育種發展提上日程。
2016年8月8日國務院引發十三五科技規劃規劃指出加大轉基因棉花、玉米、大豆研發力度推進新型抗蟲棉、抗蟲玉米、抗除草劑大豆等重大產品產業化。標志著國內轉基因政策重大突破。
本次規劃發布是官方首次正式明確放開轉基因玉米、大豆的產業之路。預計未來中國將繼續按照“非食用”(如棉花)-“間接食用”(如玉米、大豆)-“直接食用”(如水稻、小麥)的路線有序推進農產品轉基因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