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育苗的問題
①播種量大,這樣就導致水稻苗形成弱苗。
②今年春季溫度變化較劇烈,這又對水稻秧苗造成。今年春天,前期連續低溫,出苗慢,生長慢。
③青枯、立枯病發生較重,前期稻苗始終生長緩慢,很多稻農就亂采取了追肥,噴葉面肥,噴促長生根劑,大量澆水。造成許多水稻苗出現徒長現象,變成了徒長弱苗,嚴重影響了水稻苗移栽后的緩苗時間、分蘗和抗藥害能力下降,影響了水稻的生長發育進程。
二、春季的階段性的低溫
今年春天遇到了四次強度大,時間長的低溫天氣。而且春季溫度變化劇烈。造成春天插到地里的秧苗緩苗時間長,再加上秧苗素質低,分蘗推遲,肥效反應拖后集中反應。
今年春天的低溫(凍害)可造成水稻秧苗死亡的極端天氣。而且在低溫冷害的同時,造成大多數水稻秧苗抗藥能力下降。再加上除草劑的藥害,致使水稻苗發育不良,分蘗推后,推遲了生育期大約10天。嚴重影響了水稻正常生育進程,進而影響到正常成熟。
三、品種原因
①、由于種植了感光性強的水稻品種,造成分蘗期末期光照不足(和低溫天氣有絕對關系)導致水稻提早孕穗,出現減葉現象,分蘗不夠,影響了水稻的保苗株數和產量。
②、品種跨區種植嚴重
由于受到優質米在市場上的歡迎度的增加。造成一些積溫不足地區跨區種植優質米品種,導致水稻不能在高產出穗期出穗,出穗時間明顯晚于安全出穗期。
四、肥料的選擇和應用上
由于肥料選擇和配比不對(包括底肥、生物肥、返青肥的選擇)。以及在分蘗期和孕穗氮肥的大量應用,造成分蘗肥肥效拖后。由于水稻分蘗期溫度偏低,施肥后肥效反應拖后,導致了幾個問題的出現。
①、分蘗推遲,影響正常成熟。
②、肥效反應延后在拔節期,使水稻底節拉長,容易倒伏,影響水稻產量,進而影響出米率。
③、大量氮肥反應拖后,使后三片葉葉片生長超長,組織細嫩,不抗風,不抗病,這又影響了水稻產量(氮肥量大本身就影響出米率,影響品質,影響口感,降低口感食味值)。
五、各種病害發生嚴重。
由于前期低溫,底肥、生物肥、分蘗肥不能及時分解釋放,造成肥效很低。分孽末期和孕穗初期又遇到高溫、大風天氣,底肥、分蘗肥和孕穗肥的肥效肥效集中反應在后幾片葉上,使后幾片葉,葉片超長。在高溫、高濕和大風天氣影響下,多數水稻葉片受傷嚴重。全省水稻大面積發生細菌性褐斑病、褐變穗(即黑穗、紅粒)和鞘腐病。對水稻產量影響很大。還有一些水稻發生了嚴重稻瘟病,紋枯病,小球菌核病等多種病害,對局部的一些水稻產量影響更大。
六、蟲害重于常年
由于前期溫度不高,濕度較大,光照不足,特別適合于負泥蟲和稻螟蛉的繁殖和發生,導致全省大面積發生負泥蟲和稻螟蛉,使水稻葉片缺損嚴重,對水稻的產量也有很大影響。
七、管理上的缺失造成生理病害嚴重
今年在階段性高溫期間,有些秸稈還田多的地塊,爛泥田,和缺鋅、鉀、硅肥地塊而又氮肥偏大的地塊,又沒有及時曬田,根部有毒有害物質積累過多,導致水稻爛根和根系發育不良,使水稻秧苗出現紅葉子,也就是生理型赤枯病。對水稻的分蘗和生長影響很大,既影響單位面積上的有效保苗穗莖數,又推遲了熟期,從這就嚴重影響了水稻的產量,促使出米率低。
八、最致命的原因(冷害)
在8月中下旬,有2—3天白天最高氣溫不超過15℃,晚上氣溫低于7℃,有的地方氣溫更低。已經低于水稻生長溫度12.5℃,使水稻遭受冷害。
特別是有些氮肥偏大,缺鉀、缺硅、缺少微量元素、生物肥的地塊,出現嚴重的早衰和死秧現象,對水稻的產量影響最大。造成不能正常灌漿,對出米率影響最大。
九、光照不足、還是低溫
在9月上旬,連續多日光照不足和低溫天氣,水稻不能正常上糧。籽粒吃不飽,不充實,就造成空癟粒增多,稻粒瘦條,千粒重下降,嚴重影響水稻的產量、質量和出米率!
十、斷水時間過早
因為秋季撤水過早,對水稻的產量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在灌漿后期有些沒水的地塊,田面出現了干裂現象,使水稻根系受傷,水稻葉片尖部失水干尖,有的田塊就出現了早衰現象。撤水過早對米率,對產量影響相當大(個別低洼地除外)。
綜上所述,無論是春季的階段性的低溫,還是夏季的連續陰雨和超高的溫度,或是秋季的冷害和連續多日寡照天氣,都直接或間接影響了水稻的生長發育,導致水稻秧苗素質差,移栽后緩苗慢、分蘗推遲,肥效反應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