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海水稻’試種成功,加上前期探索出一套鹽堿地改良綜合配套技術,‘海水稻’種植的各項技術都基本成熟。
9月28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銜的技術團隊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在這里實地測產,結果最高畝產達到620.95公斤。這個畝產意味著“海水稻”研發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據技術人員介紹,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實驗基地南側的試驗田,總共種植了1000多份不同的海水稻。其中,7號和8號試驗田種植了312份具有較強耐鹽堿性的“海水稻”,平時用3‰至6‰不同鹽度的咸水澆灌!昂K尽笔悄望}堿水稻的簡稱,傳統水稻在較高鹽堿濃度的水田里無法正常生長,但這里的“海水稻”已能在6‰鹽度的咸水灌溉條件下正常生長,未來隨著相關研究進一步推進,“海水稻”有望用更咸、堿性更大的水灌溉。
原來的預期目標為300公斤,現在最高畝產為620.95公斤,大大超過了我們的預期。經過確定測產水稻材料、收割、數據測量等多個步驟后,宣布“海水稻”實地測產結果。此外,還有3種“海水稻”畝產測產突破400公斤,遠遠超過原先預計的300公斤估值。
這次培育的‘海水稻’實現了多項技術突破。最重大的技術突破在于可以用含鹽6‰的咸水直接灌溉并且產量大幅提高,620.95公斤的畝產量,已超過了目前已知含鹽6‰咸水中生長的“海水稻”最高產量。
鹽堿地“海水稻”實現高產和鹽堿地改造技術的成熟,無疑將大大推動鹽堿地良田化進程。據悉,中國鹽堿地約15億畝,約3億畝具有改造潛力。
據悉,目前“海水稻”已走出青島邁向全國。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聯合國內多家科研單位,于今年成立了國內首個耐鹽堿水稻區試協作組,并首次制定了耐鹽堿水稻相關審定標準。袁隆平團隊的目標是:用3年時間,讓耐鹽堿水稻的抗鹽堿能力超過6‰且畝產300公斤以上;再用5年時間,實現稻作改良鹽堿地技術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