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期疊加”種業孕育新動能
時間:2017/2/28 14:49:5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雨水剛過,春意初露,一場春雪讓大地銀裝素裹。年初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民族種業首當其沖,如何從生產端、供給側發力,破解農產品供需結構性矛盾,提高農業比較效益,緩解資源環境壓力,提升農業國際競爭力,成為實現種業強國夢的關鍵所在。
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
在國內,國情和農情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糧食市場化改革提速,種業面臨的壓力更大、任務更艱巨,正處于不進則退的關鍵時期。
目前,玉米庫存多的問題仍然突出,根據規劃,到2020年玉米面積將穩定在5億畝,比2015年調減5000萬畝,今年要繼續調減“鐮刀彎”等非優勢產區玉米1000萬畝。但是,部分企業沒有跟上“潮流”,及時調整經營方向。據統計,今年全國玉米制種面積410萬畝,比上年還增加了68萬畝,玉米種子生產過剩,庫存不降反增,以玉米為主營業務的種子企業急需扭轉形勢。
去年,國家開始調整玉米收儲政策,同時繼續實施棉花、大豆目標價格試點,推進“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市場化改革政策信號明確,目的就是讓價格回歸市場,反映供求關系。未來,政策將按照“分品種施策、漸進式改革”的思路,繼續深化稻谷、小麥等主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盡量消除對市場價格的過度干預。目前,稻谷、小麥仍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改革的方向已明確,種子企業要高度關注。
創新發展的平臺期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浪潮風起云涌,技術創新突飛猛進,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推動種業研發、生產、經營和管理深刻變革。種業科技先后經歷了矮稈化、雜種優勢利用、生物技術三次技術革命,不斷推動農業生產跨越式發展。當前,世界正孕育新一輪種業科技革命。在基礎研究領域,以生物組學、合成生物學等為代表前沿學科快速發展,揭示生物性狀形成基礎和功能基因表達機理,理論突破正在形成。在技術研究領域,基因組編輯、全基因組選擇等技術進步,使生物育種定向改造和高效選擇更加精準便捷,技術創新日新月異。在產業應用領域,跨國公司以產業鏈集成了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智能技術,育種由隨機朝定向、可設計轉變,新品種“按需定制”正在成為現實。
然而,目前國內品種創新仍以雜交育種等常規技術為主,革命性、顛覆性的新技術、新方法、新模式尚未突破。很多有實力的種子企業都在建立完善自己的科研體系,在延續傳統育種技術的同時,引入高新技術,為下一輪跨越式發展積攢力量。全國種子市場規模持續穩定在800億元左右,新一輪種業快速發展正在孕育,種業處于創新發展的平臺期,仍需要一段時間的積蓄才能進入迸發期。
產業進入轉型期,企業進入分化期
近些年,我國種業自主創新不斷加快,種子企業競爭實力增強,市場格局由過去“被動擠壓”,逐步轉向“并跑趕超”,已經邁入快速發展的歷史新階段。綜觀國際國內,種業形勢復雜,面臨多重挑戰。世界種業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種業巨頭加速整合,對全球資源和種子市場的爭奪日趨激烈。
當前國內種子市場競爭由價格競爭向價值競爭快速轉變,工作重心由保數量向提質量、由保供種向促發展加速轉移,推進糧經飼大種業協調發展已成當務之急,產業轉型期已經來臨。品種創制同質化、企業經營模式雷同的現狀正在快速改變,兼并與被兼并、淘汰與被淘汰成為種業新常態,以育繁推一體化為代表的大型集團和以區域性、特色化、專業型為代表的中小企業分化加劇,種子企業迎來分化期。
依法治種的提升期
新《種子法》已經全面實施一年有余,依法治種的制度籠子越扎越緊,種子監管能力快速提升,企業法制意識逐步增強,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和作用將更加清晰明確。市場監管的焦點也從保證供給和質量轉為保護知識產權和激發創新活力,種業進入了新一輪的法治提升期。
分子檢測技術的進步,為政府監管和企業維權提供了有力工具。目前,農業部正在加緊構建的分子指紋圖譜,已基本能夠對玉米、水稻、小麥品種進行真實性鑒定,為政府執法、企業維權提供了有力支撐。與此同時,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構建全國統一權威的數字化種業管理平臺奠定了堅實基礎。技術的進步為依法治種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