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河北、內蒙古、黑龍江、上海、浙江、江西、湖北、廣東、四川、貴州、陜西、甘肅、寧夏等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牧)廳(委、局):
為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和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部署,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把馬鈴薯作為主糧產品進行產業化開發,樹立健康理念,科學引導消費,促進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和農業可持續發展,F就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重要意義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首要任務。立足我國資源稟賦和糧食供求形勢,順應居民消費升級的新趨勢,樹立大食物觀,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積極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意義十分重大。
(一)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是打造小康社會主食文化的有益探索。還有五年時間就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這意味著13億多中國人都將進入一個比較殷實的生活狀態,消費由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轉變,呈現品質消費、綠色消費、個性消費新趨勢。食品的開發要適應這一變化和趨勢,拓展傳統主食文化內涵,展示不同主食文化品味,體現不同主食使用價值。馬鈴薯以其營養豐富著稱,特別是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成分,滿足消費結構升級和主食文化發展的需要。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培育健康消費理念,打造小康社會主食文化。
(二)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是破解農業發展瓶頸的有益探索。多年來,在農產品供給的壓力下,農業資源過度開發,導致耕地地力下降、水資源更為緊缺,資源環境已亮起“紅燈”。馬鈴薯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的特點,適應范圍廣,增產空間大。在抓好水稻、小麥、玉米三大谷物的同時,把馬鈴薯作為主糧作物來抓,推進科技創新,培育高產多抗新品種,配套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增加主糧產品供應,提高農業質量效益,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持續發展。
(三)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是推進農業轉型升級的有益探索。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馬鈴薯作為適應性廣的作物和市場潛力大的產品,是新一輪種植結構調整特別是“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理想的替代作物之一。把馬鈴薯作為主糧、納入種植結構調整的重點作物,擴大種植面積,推進產業開發,延長產業鏈,打造價值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助力種植業轉型升級,全面提升發展質量。
(四)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是引領農業綠色發展的有益探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推行綠色生產方式,推廣綠色環保技術,形成綠色發展新格局。馬鈴薯用水用肥較少,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小麥、玉米等大宗糧食作物,在同等條件下,單位面積蛋白質產量分別是小麥的2倍、水稻的1.3倍、玉米的1.2倍。在我國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擴種馬鈴薯,減輕農業用水壓力,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實現資源永續利用。
(五)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是帶動脫貧致富的有益探索。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脫貧攻堅的目標,重點和難點在農村。馬鈴薯多種植在西部貧困地區、高原冷涼山區,既是當地農民解決溫飽的主要產品,也是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作物。把馬鈴薯作為主糧產品開發,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與農戶建立更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在馬鈴薯產業開發中分享增值收益,帶動農民增收和脫貧攻堅。
與此同時,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也面臨難得的機遇。一是有發展理念的引領!皠撔、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促進提質增效奠定了基礎。二是有巨大市場的拉動。還有五年時間就實現第一個“一百年目標”,將進入消費持續增長、消費結構加快升級的新階段,城鄉居民對馬鈴薯主食的消費需求將增加!耙粠б宦贰睉鹇缘膶嵤,拓展出口市場。三是有科技創新的支撐。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蓄勢待發,智慧農業、生態農業新業態應運而生,馬鈴薯提質增效內在動力持續增強。需要牢牢把握機遇,貫徹發展新理念,以強烈的責任、堅定的信心、有力的措施,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引領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二、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思路原則和目標
(一)總體思路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實施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牢固樹立“營養指導消費、消費引導生產”的理念,加大政策支持,加強基礎建設,依靠科技創新,改進物質裝備,加快馬鈴薯主糧產品的產業開發,選育一批適宜主食加工的品種,建設一批優質原料生產基地,打造一批主食加工龍頭企業,培養消費者吃馬鈴薯的習慣,推進馬鈴薯由副食消費向主食消費轉變、由原料產品向加工制成品轉變、由溫飽消費向營養健康消費轉變,培育小康社會主食文化,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不與三大谷物搶水爭地。充分利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西南丘陵山區、南方冬閑田的耕地和光溫水資源,因地制宜擴大馬鈴薯生產。處理好馬鈴薯與水稻、小麥、玉米三大谷物的關系,不與水稻、小麥和玉米搶水爭地,構建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的格局。
——生產發展與整體推進相統一。發展兩端,帶動中間,逐步完善產業鏈。既要穩定種植面積,依靠科技進步,選育新品種,推廣脫毒種薯和配套栽培技術措施,提高單產和改善品質;又要注重產品開發、工藝研發、裝備改進,延長產業鏈條,實現加工轉化增值。
——產業開發與綜合利用相兼顧。馬鈴薯是糧經飼兼用作物,既要開發主食產品,使馬鈴薯逐漸成為居民一日三餐的主食;又要拓寬馬鈴薯功能,廣泛用于飼料、造紙、紡織、醫藥、化工等行業,實現營養挖潛、加工增值。
——政府引導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發揮政府規劃和政策引導作用,集約資源、集中項目、集聚力量,加大財政投入,改善生產條件,扶持育繁推、產加銷一體化龍頭企業。更要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以企業為主體,推進馬鈴薯主食產品開發,科學引導主食消費,提高市場供應水平和企業競爭力。
——統籌規劃與分步實施相協調。做好頂層設計、整體規劃、梯次推進。對重點人群、重點地區、重點產品先行先試。新品種新技術要遵循先試驗、后示范、再推廣的程序,新產品新工藝要由家庭烹飪、小規模烹制到工廠化生產逐步推進,消費引導要從家庭、餐廳食堂、到全社會逐次推開。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馬鈴薯種植面積擴大到1億畝以上,平均畝產提高到1300公斤,總產達到1.3億噸左右;優質脫毒種薯普及率達到45%,適宜主食加工的品種種植比例達到30%,主食消費占馬鈴薯總消費量的30%。
三、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重點任務
馬鈴薯產業開發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謀劃,突出重點,加力推進,確保取得實效。
(一)以資源稟賦為前提,優化主食產品原料布局。綜合考慮各地水土資源條件、農業區劃特點、生產技術條件和增產潛力等因素,按照發揮比較優勢、分區分類指導、突出重點領域的原則,優化生產布局,增加主糧產品開發的原料。東北地區,因地制宜擴大馬鈴薯種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全程機械化生產,加強晚疫病防控,提高脫毒種薯生產能力,建設貯藏設施。華北地區,重點在干旱半干旱區,以及地下水嚴重超采區,發展雨養農業和節水農業,改善生產條件,防治土傳病害,提高馬鈴薯商品性。建設優質脫毒種薯生產基地和多類型貯藏庫。西北地區,通過壓夏擴秋種植馬鈴薯,發展旱作節水農業,加強病蟲害防控,建設優質脫毒種薯生產基地和多類型貯藏庫。西南地區,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豐富多樣的耕作制度和秋冬春季的空閑田,發展水旱輪作、間套作、高效復合種植,加強晚疫病防控,實現周年生產、周年供應。南方地區,開發利用冬閑田,發展水旱輪作和秋冬季農業,擴大馬鈴薯種植。
(二)以消費需求為引領,開發多元化主食產品。開發適宜不同區域、不同消費群體、不同營養功能的馬鈴薯主食產品。大力推進傳統大眾型主食產品開發,以解決關鍵環節的技術瓶頸為重點,開發饅頭、面條、米粉、面包和糕點等大眾主食產品。因地制宜推進地域特色型主食產品開發,重點是開發馬鈴薯餅、馕、煎餅、粽子和年糕等地域特色主食產品。積極推進休閑及功能型主食產品開發,重點開發薯條、薯片等休閑產品,開發富含馬鈴薯膳食纖維、蛋白、多酚及果膠的功能型產品。
(三)以品種選育為帶動,強化主食產品原料生產技術支撐。選育適宜主食加工的新品種,加快馬鈴薯種質資源引進,開發利用優異種質資源,推進育種方法創新,利用分子生物學研究成果,結合常規技術,進行品種改良。健全完善脫毒種薯生產與質量控制體系,加強原原種、原種和良種生產,滿足生產用種需要。集成推廣優質高產高效技術模式,組裝輕簡化栽培、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綜合防治、機械化生產等關鍵技術,推廣高產高效、資源節約、生態環保的技術模式,提高生產科技水平和質量效益。
(四)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研發主食加工工藝和設備。研發原料節能處理和環保技術,配套效能比高的原料處理裝備,保障原料品質和營養,有效降低能耗和廢棄物排放量。研發發酵熟化技術,配套溫度、濕度、時間智能化控制設備,改善面團流變學特性,提高發酵熟化效率。研發成型整型仿生技術,加強成型整型關鍵部件的設計和改造,實現主食產品自動化生產。研發蒸煮烘焙技術,開發主食產品醒蒸一體智能設備和自動化變溫煮制設備,實現蒸煮烘焙數字化控制。研發新型包裝抗老化技術,配套自動化包裝設備,防止主食產品老化、氧化變質。支持企業與科研單位合作,開展主食產品工藝及設備聯合攻關。鼓勵規模較大、自主創新能力強、擁有核心技術、盈利能力強、誠信度高的加工企業,開發主食產品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打造一批主食加工龍頭企業。
(五)以營養功能為重點,引導居民消費主食產品。開展馬鈴薯主食產品營養功能評價。建立營養功能評價體系。依托國家級、省級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大型龍頭企業,建立國家馬鈴薯營養數據庫。開發馬鈴薯營養功能。評估馬鈴薯主食產品對不同特征人群的健康功效,結合其營養構成特征,開發不同類型馬鈴薯主食產品對不同人體的營養和健康功效作用。加強營養功能宣傳。建設主食產品消費體驗站,指導街道社區、大型超市、集體食堂以及相關企業參與產品消費體驗站建設,把產品消費體驗站建成為產品消費引導、營養知識科普的互動平臺。
四、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協調指導。農業部做好對馬鈴薯產業開發的統籌協調,加強指導,推進落實。各重點省份要成立協調指導機構,強化指導,落實措施。以區域性中心城市為重點,優化布局、梯次推進,構建上下聯動、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
(二)強化政策扶持。完善馬鈴薯生產扶持政策,落實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政策。鼓勵各地對馬鈴薯加工企業實行用地、電、水、氣等價格優惠。加大對馬鈴薯生產的投入,支持種薯生產、貯藏設施建設、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市場與信息服務等環節。積極探索馬鈴薯產業信貸保障和保險機制,引導金融機構擴大對馬鈴薯主食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增加授信額度,實行優惠利率。
(三)加大科研投入。中央、地方財政科技計劃要大力支持適宜主食加工的品種選育、主食產品開發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提升科技創新對馬鈴薯產業發展的驅動能力。推動組建馬鈴薯主食加工技術及設備研發中心,引導和推動馬鈴薯加工企業建立科技創新平臺和研發基地,鼓勵與高校及科研院所聯合成立研究開發中心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四)搞好產銷銜接。加強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組織生產經營企業參加各種產銷對接活動,扶持各類專業協會及產業聯盟發展。探索建立區域性產地批發市場或物流中心,促進產銷銜接和市場流通。發展主食產品直接配送,搭建產銷直掛平臺,推動產銷雙方建立長期穩定的購銷關系。加強馬鈴薯產銷信息的監測統計和分析預警,指導馬鈴薯跨區域有序流通,增強對市場突發異動的應對能力和調控能力,防止出現“賣薯難”。
(五)健全標準體系。加快制定馬鈴薯主食產品分類標準,構建符合我國國情、與國際接軌的馬鈴薯主食產品標準體系,提高標準對產業發展的技術支撐作用。建立和完善馬鈴薯主食產品加工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加快相關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引導和支持企業建立誠信管理制度、嚴格執行國家和行業標準。建立馬鈴薯主食產品質量追溯制度,強化馬鈴薯主食產品的質量監管,提高行業安全管理水平。
(六)加強宣傳引導。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紙、圖書等形式,加大在主流媒體和新興媒體上的宣傳力度,向公眾普及馬鈴薯營養知識、推廣主食產品。舉辦富有特色的馬鈴薯節、馬鈴薯營養活動周、產品交易會和營養餐計劃推廣等活動;舉辦馬鈴薯產業開發成就展和制作技術培訓,展示馬鈴薯發展取得的經驗和成效,吸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馬鈴薯產業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