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由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廣州藍皮書:廣州農村發展報告(2017)》發布會在廣州舉行。報告顯示,2016年廣州現代都市農業穩步發展,農產品安全有效供給穩中向好,廣州市內農村脫貧任務全部達標,美麗鄉村建設不斷升級,特色小鎮培育初顯成效,農村綜合改革有序推進,為廣州經濟社會平穩發展奠定了基礎。
報告指出,進入“十三五”以來,廣州市認真貫徹中央、省關于“三農”的工作部署,強農業、富農民、美農村,推動農業農村經濟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為全市經濟社會平穩發展奠定了基礎。展望2017年,廣州農村發展形勢總體向好,但依然有不確定性因素存在,在農業主要矛盾已由總量不足轉化為結構性矛盾、農產品階段性供過于求和有效供給不足同時并存的新形勢下,如何加快“三農”發展,促進“三農”工作上水平、上臺階,是廣州2017年必須給予重點關注的問題。
報告認為,近年來隨著國家、省、市各項“三農”政策的貫徹落實,加之多年持續不斷地推進新農村建設,不斷加強農村改革與創新,廣州農業農村呈現新發展趨勢。首先農業生產適度規模經營初顯成效,截止2015年底,全市常用耕地面積144.6萬畝,流轉土地63.6萬畝,流轉土地面積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積的43.9%。二是建成了8個市級農業現代化園區,這些現代化農業園區在實現土地集中、產業集聚的同時,也實現了一定的金融資本的集中。三是“三農”政策進一步向農業園區、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村集體傾斜。近年來,國家、省、市對“三農”的資金投入和扶持力度不斷加強,廣州涉農部門每年投入大量資金推進新農村建設,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使廣州農業集中集聚程度不斷提高。
報告分析認為,廣州擁有發展農業總部經濟的潛力。廣州農業科技資源豐富,集聚了一定數量的研發型農業總部企業和科研機構,是華南地區農業科技水平最高,機構數量最多的城市,同時廣州也是華南地區農業產業發展的孵化基地,具有發展農業總部經濟的基礎條件,特別是廣州種業有著優良的行業傳統,種業企業集聚,市場競爭力較強,廣州年種子加工包裝能力在5000萬千克以上,建有51個種業科技研發平臺,其中國家級科技研發平臺24個,種子、種苗年貿易額超過25億元,占廣東種業市場份額的83%,進出口貿易額占全國的6成以上,營銷網絡遍布全國以及美洲、澳洲和東南亞等地區,初步形成廣東種業集聚中心和華南地區重要種子集散地,廣州建設國際種業中心總部有著良好的產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