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廳聯合科技廳、財政廳、教育廳和人社廳等部門制定并印發了《關于加快種業人才發展和科研成果權益改革試點的工作方案》,切實推動我省種業人才發展和科研成果權益改革工作。一是激發科技人員創新積極性。鼓勵科研人員到種子企業兼職、掛職,或者離崗創業,從事科研創新和轉化工作,將企業兼職成效作為職稱評定、專家評選、項目資助的重要依據。提高科研人員的科研成果權益分配比例。二是推進育種技術和材料創新發展。積極推進良種聯合攻關,構建政產學研結合的育種體系,在水稻良種選育上取得了突破,篩選出一批育種新材料。2017年共67份水稻育種新材料通過了田間技術鑒定,比2016年增長了76%,比2015年增長了200%。三是支持企業自主創新。通過簡政放權、保護知識產權等措施,企業獲得更大的自主權,引導企業加大科研投入,深化科企合作,構建商業化育種體系。 2017年企業選育的17份水稻育種新材料通過田間技術鑒定,占總數的31%,比2016年增長20%,比2015年增長200%。四是改革品種管理制度。開通品種綠色通道和聯合體試驗,按照綠色優質、高產穩產、特殊專用分類制定品種審定指標,修訂品種審定標準,引導育種方向,推動了品種創新。
通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堅持市場化方向,不斷推動我省品種創新,尤其是水稻新品種選育取得重大突破,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奠定了品種基礎。一是育成品種數量領先全國。2017年國家審定通過了53個秈型三系雜交水稻新品種,其中我省育成23個,占總數的43.4%。二是育成品種品質大幅提升。2017年國家審定通過了7個國標1級優質稻種,其中我省育成2個,占總數的28.6%。自此,近年我省育成國標1級優質水稻品種達到3個,徹底改變了“蜀中無好米”的歷史。今年我省共選育達國標3級以上優米的水稻新品種14個,同比2016年增長6倍。三是企業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在國審通過的25個水稻新品種中,企業自主選育17個,占68.0%,所占比例為歷年最高。在14個國標優質3級以上水稻新品種中,7個為企業選育,企業已逐步成為育種創新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