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農歷二十四節氣的“大雪”。但在合肥市包河區巢湖北岸大圩圍堰濕地內,陽光播撒在水面上,一群來濕地過冬的反嘴鷸和一些不知名的鳥兒在波光中且飛且停,而這樣的景象,在整個濕地,隨處可見。
“候鳥駐足處,都是水草豐腴的好地方。不管什么季節來,大圩都會給你不一樣的感受!卑訁^農林水務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吳玉銀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作為合肥四大中心城區之一,大圩良好生態得益于農業涵養,雖然近年來包河農業在全區經濟總量占比持續下降,但其功能和作用日益增強,既是城鄉融合的催化劑、宜居城市的安全閥,又成為創新經濟的孵化器,是全市經濟和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和美包河的品質標志和競爭力。
“三大圩”:城與鄉“握手”的地方
湖河相接處,圩區是過渡區,也是標準農業區,包河農業集中于此!佰资钱數卮彐側∶夭豢缮俚囊粋字,合肥人習慣把大圩鎮叫做東大圩,為的是與相鄰的大張圩、牛角大圩相區別!筵滓荒曦S,廬州三年足!筵资,合肥足!自诤戏蕷v史的重要性可見一斑,F在農業比重在全區占比不到0.5%,但相較于歷史,其地位和重要性反而增強!卑訁^大圩鎮黨委書記錢炳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三天不見青,兩眼冒金星!边@是合肥人對當地產的大圩棵白菜情有獨鐘的寫照。與眾多一二線城市一樣,包河農業需要在農業資源稟賦不足的“狹小空間”內“以小博大”,做好城市農產品應急之需保障工作,既滿足城市又示范周邊農村,此外,包河緊臨巢湖,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排放是重中之重,兩頭兼顧“彈好鋼琴”,這意味著,包河農業首要任務是結構調整,并且,這一任務是剛性的。
另一方面,包河農民人均耕地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由于務工機會較多、受城市經濟輻射等諸多因素帶動,城區農民較為富裕,他們對土地收益要求不高,土地流轉愿望不強烈。因而,在包河,整村流轉較為困難,動輒上千畝的大規模種植戶很少。
多重條件約束下,包河是怎么做到的?種什么?怎么種?誰來種?這些困擾現代農業的難題又是如何解決的?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答案有共性也有個性。共性是,通過土地流轉,全區已全部實現規;洜I,單一主體經營面積從10多畝到上千畝不等,其中,約80%左右經營主體平均種植面積在50畝左右。個性是,包河80%以上新型經營主體為外來戶,這些外來經營主體又以合作社、家庭農場、企業為主,他們在科技、人才、資金、信息和市場方面優勢明顯,通過合作社、聯合體等形式,帶動本地和周邊種植戶結構和規模調整,從而實現農業整體水平提升。
走進位于包河區牛角大圩現代農業示范區的華綠種苗有限公司基地,6個共3萬平方米的連棟溫控和玻璃溫室蔚為壯觀;刎撠熑瞬軅魅∈且晃弧70后”,曾是上海市農委引進的優秀人才,2011年回到合肥從事種苗種植,現在種苗年生產量近5000萬株,市場份額占安徽80%以上,基地與多所高校合作,打通了產學研鏈條,制定了多個品種種苗地方標準。
同樣是“70后”的安徽舒城人賀明伍,2011年也來到包河。他開創“一畝地只種六棵葡萄樹”的獨特種植法,每年7月初到8月底,他家一斤葡萄平均售價在20元-30元,銷往上海的葡萄賣到50元/斤!伴_始當地人不相信,但看到實惠后,大家跟著改變種植方式和品種,我們成立了葡萄協會和葡萄聯合體,加入的聯合體成員44名,經過這幾年示范帶動,逐漸統一了種植標準和技術,推出大圩葡萄品牌,明年高標準種植產量跟上后,我們就和上海簽訂長期穩定供貨關系合同,屆時收益會更高!
包河現有農田10萬畝,已經成為紅線明確下來,以前是每年一麥一菜(冬季小麥夏季油菜),現在大田作物已全部退出,主打蔬菜、苗木、花卉、葡萄、水生蔬菜、水產養殖六大類,其中,陸地蔬菜3000畝,設施大棚蔬菜7000畝,水生蔬菜1萬畝,連棟溫控大棚30萬平方米,精果林4萬畝,葡萄種植面積12000畝。歸納起來,主要做法在五個方面。一是因地制宜,確定6大類適合的產業;二是引進外來人員,帶動村子“活”起來;三是走“科技+農業”的路子,提高產品質量和產業的抗風險能力;四是政府放手,只提供公共服務;五是充分發揮外來經營主體帶動作用和本村農民的主體作用。
“結構調整,單從種類和數量上看,調增的是新品、精品,調減的是‘大路貨’和大田作物!卞X炳介紹說,各方合力下,傳統單一的農業生產功能已經轉變為集經濟功能、生態功能、科技示范功能、服務功能等于一體的都市農業,三個大圩成為城市的綠色屏障、休閑的生態氧吧、農耕文化的傳承平臺,城與鄉在這里糅合在一起,農村成為城市的亮點。
都市農業:“接二連三”的“孵化器效應”
“從包河實踐來看,由于沒有采用整村推進的方式,相對于其他一線城市,農業資源優化配置的進程雖然慢了一點,但一路走來,穩步前行,項目成熟一個干一個,充分利用市場作用,農民滿意,經營主體滿意!眳怯胥y分析說,都市農業社會效益因涉及的范圍廣,具有明顯的潛在性和滯后性,且與經濟效益、生態環境效益交叉,呈現出“孵化器”的特質。在包河,其孵化效應,體現在直接和間接兩個方面。
直接孵化,表現為“接二連三”。
每年7月,葡萄成熟時,一年一次的葡萄節都會如期舉辦。節慶期間,人們或駐足欣賞,或動手體驗,或高聲喝彩,歡笑聲、音樂聲、擊鼓聲,各種聲音匯聚成一首農業旅游交響樂,葡萄節也成為一座沒有圍墻的公園。在包河,像葡萄節一類的活動,比如春色濱湖旅游節、馬拉松等活動幾乎月月都有,這些節慶的理念是“點上有精品、塊上有特色、面上有提升”,既向市民提供休閑的大自然景觀,又展示悠久的農耕文化。每一年都有新變化,市民看了今年想明年,把農業旅游功能發揮到極致。
經驗傳播復制是檢驗成果的標志。沿著環巢湖16.8公里主旅游線路,“四季有瓜果、四季有蔬菜、四季有魚禽、四季有花草”,村鎮建筑景點化,各具特色的旅游景點,引來人流!叭肆鲙砹速Y金和技術,政府引導加上市場作用,這幾年,各地資金、技術和人才等要素向生態好的地區流動加速,我有不少朋友都轉行進入了農業!辟R明伍說。
在與大圩相鄰的合肥市包河經開區互聯網產業園內,安徽合肥多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秦廣泉研發了一款專門用于農藥噴灑的植保機器人,今年多加農業的無人機“承包”了全區農藥噴灑重任,一小時噴灑50多畝農田,安全高效,還不會軋苗。秦廣泉告訴記者,五年前,區內一位種植大戶找到他,提出了用小飛機噴灑農藥的設想,他覺得這是一個風口,此前公司無人機應用定位沒有細分,市場銷售并不好,他們經過五年持續不斷改進,研發了10多款專用于農業的機器人產品,目前已申報150多項專利,這一定位,讓多加農業成為國內植保機行業龍頭。
“找對項目,農業可以長期投資!鼻貜V泉感嘆。目前,盡管包河從事農業勞動的人數不多,但一二三產業有機交融,農業不再是弱質產業,耕地畝均效益接近5000元甚至更高,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三次產業呈現出“二產、三產因一產而活,三次產業深度融合、城鄉全面互動”的局面。
間接孵化,表現為“生態資本”變成“高端積聚”。
包河擁有全國唯一的“國家廣播影視科技創新實驗基地”和全省唯一的安徽省創意文化產業集聚發展(合肥)基地,2017年年初,位于兩大基地核心區的濱湖卓越城建設正式啟動,濱湖卓越城地處環巢湖16.8公里黃金湖岸線,東接大圩旅游景區、合肥濱湖國家森林公園,產業高端、生態環境優越是卓越城名字的由來。依托生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是卓越城的目標。譬如,卓越城著力打造文華園、卓越中心、休閑旅游度假區、全球創新中心、都市鄉村旅游區、明日圩客小鎮、徽街雨巷七大平臺,這些平臺既有產業又有環境,本身也是包河新景區的一部分。
“卓越城重點培育文化創意、健康休閑、信息服務和金融服務,形成生態型總部聚集區。建設啟動以來,在集聚高端要素、擴大有效投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包河產業發展的高端平臺!卑訁^委書記葛銳說,一二三產業融合,包河都市農業所在的空間結構正在向以城市經濟為主體的創新型空間結構轉型,一個嶄新的和美包河正落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