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安全的農產品需要干凈健康的土壤培育。長期以來,我國農業以高投入高產出的超負荷模式運行,耕地承載壓力巨大。3月21日,“踐行親土種植 助推鄉村振興”2019年親土種植技術培訓暨公益活動啟動儀式上,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主任謝建華呼吁,普及親土種植理念,從源頭上保護耕地質量,提升作物品質,推動農業綠色發展。
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部分,而耕地質量的保護與提升又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當前,世界農業發展形勢正發生深刻變化,土壤健康管理和資源可持續利用,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談及此,謝建華說,我國耕地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主要表現為:現有耕地質量下降,土壤污染、酸化、沙化、鹽漬化、貧瘠化,生態調節功能減弱;中低產田占三分之二的比重仍未改變,干旱、漬澇、瘠薄、侵蝕等障礙因素依然影響著耕地的有效利用;耕地基礎設施薄弱,地塊零碎,道路設施不配套,全國有近半數的耕地沒有灌溉水源或缺少基本灌排條件。此外,高產田保育一直被忽視,新增耕地質量也令人擔憂。
據了解, 2017年的世界土壤日,由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防治沙漠化辦公室、泰國、荷蘭、哥倫比亞、萊索托等國常駐聯合國代表處聯合成立了“世界親土種植聯盟”,針對全球土壤惡化等嚴峻問題,提倡采用對土壤親和、友好的方式,開展種植作業,以作物優質高產和耕地質量提升為雙重目標,保障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金正大集團作為來自中國的企業代表,分享了“親土種植”中國經驗,其實施親土種植,倡導科學有效減少化肥、農藥、地膜等用量,減少了對耕地的破壞,在提升作物品質和產量方面效果顯著。
為大力推廣親土種植理念,去年3月21日,農業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與金正大集團共同倡議將每年的3月21日設立為全國“親土種植日,并力圖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技術研討和宣傳推廣活動。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夯實農業基礎,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落實落地,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到2020年確保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加大東北黑土地保護力度,推進重金屬污染耕地治理修復。同時,《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2010-2020年)》《全國土地整治規劃(2016~2020年)》《東北黑土地保護規劃綱要(2017-2030年)》,為普及用養結合、親土種植等耕地質量保護提升理念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面對嚴峻的土壤惡化問題,謝建華提出建議:“相關部門、組織以及企業應順應形勢發展,通過示范田建設、服務站打造、技術培訓、公益活動等形式,推廣親土種植的相關技術模式和專業服務,倡導科學種植管理,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讓土地產生更大效益,讓農民的獲得感得到滿足,吸引他們自愿加入到親土種植行列中,共同打造出沃野千里的金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