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農業經濟景氣監測預警結果顯示,2018年各季度中經農業經濟景氣指數分別為101.0、100.1、100.3和100.5,全年運行平穩。2018年各季度中經農業經濟預警指數分別為90.0、90.0、90.0和86.7,持續在“綠燈區”運行。從2018年全年來看,重要農產品供給質量不斷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業綠色化發展成效顯著;多元化投入保障機制為農業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農村產業融合縱深發展,農民就業和增收渠道不斷拓寬。
從未來預期看,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入推進和鄉村振興戰略逐步實施,農業發展方式不斷轉變,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產業融合進一步深入,農民收入有望保持平穩增長,未來農業景氣有望溫和回升。
中經農業經濟景氣監測預警結果顯示,2018年各季度,中經農業經濟景氣指數(以下簡稱農經景氣指數)分別為101.0、100.1、100.3和100.5,全年運行平穩。從近3年的運行趨勢看,各季度農經景氣指數均在100.0-101.0區間內溫和波動,農經景氣指數整體運行平穩。2018年各季度中經農業經濟預警指數(以下簡稱農經預警指數)分別為90.0、90.0、90.0和86.7,持續在“綠燈區”運行。
農經指數平穩運行
從構成農經景氣指數的6項指標來看,2018年各季度農業生產增速穩定在3.2%-3.5%之間,農業生產保持穩定;受部分農產品價格波動影響,務農收入增速在5.9%-6.6%之間波動;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農產品出口增速年內略有放緩,但仍高于近年平均增速;2018年全年財政農林水支出總量邁上2萬億元新臺階,農業投資增速在前期基數較高情況下保持快速增長;農業勞動生產率穩步提升,增速持續快于農業生產增速。
進一步剔除隨機因素后,各季度農經景氣指數(農業經濟景氣指數走勢圖中的藍色曲線)分別為100.3、100.2、100.5和100.5,與保留隨機因素的農經景氣指數走勢基本一致。與2016年之前相比,二者之差明顯收窄,且多個季度保留隨機因素的農經景氣指數高于剔除隨機因素的農經景氣指數,表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對我國農業經濟起到了提振作用。
在構成農經預警指數的10項指標中,多數指標連續在“綠燈區”運行。在全社會有效投資增長乏力的情況下,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從過去年均增長超過20%下降至2018年的12.3%,農業投資預警燈號也從2016年一季度的“綠燈”逐漸降至“藍燈”;2017年前三季度,受豬、禽蛋、蔬菜等主要農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影響,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燈號由“綠燈”降至“藍燈”,2018年農產品價格整體穩定,預警燈號回升至“綠燈”運行;從2016年四季度開始,生豬價格進入下行通道,導致豬料比指標燈號從2016年初的“紅燈”逐漸回落至2018年的“綠燈”。
農業生產穩中有進
2018年,新增高標準農田8200萬畝,高標準農田累計建設超過6.4億畝,建成的高標準農田畝均糧食產量增產100公斤左右;已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9.3億畝。
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為夯實農業生產能力提供了更加堅實的保障。同時,通過優化結構,大力發展緊缺和綠色優質農產品,從品種、品質、區域各方面優化產品種植結構,農業供給體系效率進一步提升。具體而言,穩定水稻、小麥等基本口糧的種植面積,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同時增加大豆、油料、蔬菜等作物面積;增加優質專用小麥、“雙低”油菜、高油高蛋白大豆、優質稻谷等優質農產品種植面積,增加高效供給。
農業科技裝備水平持續提高。在政策和市場帶動下,全國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增加,自動化農機裝配在適宜地區得到推廣,裝備結構持續優化。2018年,全國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67%,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小麥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水稻、玉米生產綜合機械化率超過80%。2018年,農機總動力達到10億千瓦,同比增長超過1%,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8.3%,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
作物良種聯合攻關深入推進。針對我國種業高產品種多、優質專用品種少,糧食作物品種多、經濟作物特色品種少,高肥耗水品種多、節肥節水節藥品種少的問題,我國大力發展現代種業科技,積極培育一批符合綠色興農、質量興農、效益優先的新品種。自2014年起逐步開展的玉米、大豆、水稻、小麥四大作物良種聯合攻關。2018年,在四大作物的基礎上,我國加快推進馬鈴薯、油菜、花生等多種特色作物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特色作物種業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互聯網+農業”加快實施。農業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應用領域蓬勃發展,耕地、草原、漁業等資源“數字底圖”和農村資源資產權屬“數據庫”初步形成,“天地空”一體化農業遙感應用體系逐步完善,農業智慧化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2018年,遼寧、江蘇、江西、河南、四川等5個省完成了全省范圍內益農信息社建設,實現了站點全覆蓋、服務無盲區、運營可持續。截至2018年底,農村實現網絡零售額1.37萬億元,同比增長30.4%;其中,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2305億元,同比增長33.8%,占比達18.5%,比上年提升0.3個百分點。
農業勞動生產率持續提升。2018年,第一產業勞動生產率為人均32659.8元(可比價),同比增長5.9%,增速比上年略降0.4個百分點,但仍比農業生產增速高2.4個百分點。
綠色興農成效顯著
2018年,我國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綠色發展推進農業清潔生產,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加大生態修復力度,形成了資源利用高效、生態系統穩定的農業發展新格局。
農用化肥施用量連續三年負增長。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提高到70%。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158萬畝,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10.25億畝,比上年增加了1800萬畝。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48。高標準農田占全部耕地面積的比重約為32%,相比中低產田,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節水24.3%,節電30.8%,化肥和農藥施用量分別減少13.8%和19.1%,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升。
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統籌推進。各地積極探索與現代農業相適應的田園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模式,加大耕地輪作輪休制度試點力度。2018年全年造林超過1億畝,目前我國人工林面積居全球第一,退耕還林還草1238.7萬畝,開展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3000萬畝。
政策保障逐步完善
2018年,各級財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繼續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大力支持農業生產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2018年全年財政農林水支出超過2萬億元,同比增長9.9%,一些支農重點支出明顯增長。
2019年,在財政收支矛盾較為突出的情況下,全國年初一般公共預算安排農林水支出約2.2萬億元,同比增長7%。支農支出的穩定增長帶動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升了農業供給質量,助推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
在加大財政支農力度的基礎上,通過積極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吸引社會資金,農業信貸擔保體系進一步完善。截至2018年10月底,33家省級(含計劃單列市)農業信貸擔保公司已基本完成組建工作,初步形成了多層次、廣覆蓋的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
通過完善政府投資體制,初步形成了財政優先保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2018年,我國農林牧漁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長12.3%,增速比上年高3.2個百分點,且連續多年高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第一產業投資占比持續提高,2018年達3.5%,比上年高0.2個百分點。
農民增收渠道拓寬
自2014年中央農村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來,我國農村產業融合取得了顯著成效。產業融合的快速推進,有效地促進了農業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提高了農業供給質量,催生了大量新產業新業態,農村發展活力不斷增強,為農民創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為農民就業增收開拓了新渠道,顯著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
農產品精深加工快速發展。2018年,農副食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47263.1億元,同比增長3.6%,實現利潤總額2069.3億元,同比增長7.4%,產業效益穩步提升!稗r業+”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2018年,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營業收入超過8000億元,同比增長29%,接待游客人次達30億,同比增長36%。新型經營主體總量達到850萬家,適度規模經營比重超過40%,適度規模經營格局初步形成。鄉村產業集群大量涌現。2018年,全國已建成各類鄉村產業園1萬多個,8.7萬家龍頭企業(其中國家級1242家)通過建設小產業集群,帶動1億多小農戶就業增收。
三農人才隊伍不斷壯大。2018年,返鄉入鄉創業人員數超過780萬人,同比增長11.4%。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總量已達到1500萬人,占農村實用人才的75%。全國農業科研人才隊伍總體規模達62.7萬人。農民就業增收效果顯著。
2018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617元,實際增長6.6%,比城鎮居民增速高1.0個百分點。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18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2127元,同比增長10.7%,增速比上年高2.6個百分點。農村居民食品煙酒消費支出比重為30.1%,比上年下降1.1個百分點,恩格爾系數進一步降低。脫貧攻堅有力推進。截至2018年末,全國農村貧困人口1600萬人,比上年減少1386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17年的3.1%下降至1.7%。貧困地區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0371元,比上年實際增長8.3%。
農業景氣有望回升
從2018年全年來看,農業景氣平穩運行,為國民經濟平穩運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糧食連續多年豐收,農業生產基本平穩,農業生產結構優化,重要農產品供給質量不斷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現代化穩步推進;農業綠色化發展成效顯著;多元化投入保障機制為農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農村產業融合縱深發展,農民就業和增收渠道不斷拓寬,農民生活質量穩步提升。
從未來預期看,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入推進,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有望在更高水平上保持穩定,實現“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穩步實施,國家持續加大對農業的科技投入力度,科技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將更加突出,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技術裝備水平將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勞動生產率有望進一步增長。
通過深化重要農產品收儲制度改革,完善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機制,優化農產品供給結構,農產品價格有望保持平穩運行;通過深入實施節水行動、解決農業環境突出問題、實現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實現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的綠色生產方式,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將進一步增強;通過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要素跨界配置和產業有機融合,將進一步激發農村創新創業活力,帶動農民增收,農業提質增效。綜合來看,2019年農業景氣有望穩中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