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農業大國,有世界最多的農業從業者,有全球最大的農產品市場,諸多重要農產品的產量都是世界第一。當前我國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以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為導向,農業農村經濟呈現穩中調優、穩中育新之勢。希望的田野潛力無限,多彩的農業韌性十足。農業農村的好形勢正是應對諸多風險挑戰的底氣。
今年以來,各地在提高糧食產能上挖掘新潛力,在優化農業結構上開辟新途徑,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獲得新成效,農業農村經濟實現“開門紅”。數據最有說服力:一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達到8769億元,同比增長2.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600元,實際增長6.9%,延續“雙增長”的好勢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亮點。
“三農”向好,全局主動。近年來,中國農業年均增速為4%,是世界最高的農業增長率;農業勞動生產率增速保持在7%左右,也是世界紀錄。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長賦說,農業連年豐產,農民連年增收,農村和諧穩定,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壓艙石”。今年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各種矛盾錯綜復雜,鞏固農業、穩住農村,就下好了先手棋,并做活了經濟社會發展大棋局的“眼”。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傲⑾摹币堰^,春耕生產進入高峰期。入春后,冬麥區大部光溫水匹配較好,返青苗情好于上年。四五月份,冬麥區多次出現大范圍降雨過程,有效改善了土壤墑情,利于多成穗、成大穗,夏糧豐收有基礎。據農情調度,全國已播種農作物7.5億畝,完成春播意向的55.9%。其中,早稻栽插基本結束,中稻栽插過一成,玉米播種近七成,已播作物長勢良好。
一個國家的農業形態如中國這般豐富的并不多,從東北黑土地的稻田到天山腳下的棉田,從大水面養殖到海洋牧場,從西南的高原農業到西北的旱作農業……多元農業形態、多樣農業資源,保障了中國糧肉蛋菜果魚等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與大多數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百姓的“菜籃子”品種更多、價格更低!安嘶@子”豐富,“米袋子”充實,成就了時和年豐的中國。
中國農業不僅有數量安全、形態多樣,而且質量向好、結構調優。
質量向好。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農業正因勢而變。目前,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在大田種植、設施農業等領域得到不同程度應用。5月初,在黑龍江農墾紅衛農場,上演了一場全程無人作業實驗,無人駕駛平地機、無人駕駛插秧機、無人駕駛噴霧機接連登場。農業農村部農機化司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農業全過程無人作業實驗還將在江蘇、重慶、新疆、河南、海南等10個省區市展開。
結構調優。今年,我國啟動實施大豆振興計劃,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面積3000萬畝,糧改飼面積1200萬畝以上。意向調查表明,一季度非優勢區玉米結構調整成果繼續鞏固,市場緊缺的優質稻谷、專用小麥、優質飼草等面積有所增加。草食畜牧業加快發展,牛羊肉產量達到271萬噸,同比增長1.5%。
漁業綠色發展積極推進,內陸7大重點流域實現禁漁期制度全覆蓋。
鄉村不僅是我國農民就業增收、安身立命的家園,還是社會投資興業、創業創新的沃土。
鄉村正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增收機會。增收路徑不斷拓寬,增收動能不斷壯大。今年以來,全國農民收入增速不僅跑贏了GDP,還快于城鎮居民。江西省上栗縣雞冠山鄉豆田村村民鄭泉林說,“自從家里搞起鄉村民宿后,收入是節節高。開春以來,每個周末都爆滿,今年收入十幾萬元不成問題”。雞冠山鄉田園綜合體去年接待游客80萬人次,不久前被評為4A級鄉村旅游示范點。通過利益聯結機制,當地以土地入股的農民不僅可以享受每畝每年750元的分紅,還可就近務工獲得工資性收入。
鄉村正為人才提供更多的創業機會。截至目前,全國返鄉下鄉人員780萬人,本鄉創業人員3100萬人。農村創新創業人員層次越來越高,他們平均年齡45歲左右,高中和大中專以上學歷的占40%。返鄉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科技人員、企業主等,大多是知識型、技能型人才,既有資金又有經驗還懂市場。
鄉村正為資本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在田間行走,可以感受到,下鄉投資興業的越來越多,領域越來越廣。據統計,一季度鄉村消費品零售額達到14388億元,同比增長9.2%,農村市場已成為擴大內需的亮點。在此吸引下,各類資本對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農村電商、農業特色小鎮等的投資明顯增加。
如今,放眼廣袤鄉村,國人飯碗端得更穩,農民腰包更鼓,鄉村產業更興旺,希望的田野充滿無限的潛力。歷史證明,國家經濟發展之所以能大步向前,是因為始終有農業農村這個穩固的基礎,能夠不斷從中汲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