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農業結構性矛盾突出,供求關系發生了新變化。如何應對這種新變化?四川省西充縣主動適應市場需求,積極進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發農產品新品,改善農產品品質,有力提高了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業轉型升級。
在四川省西充縣華光鄉方山廟村張家大灣,村民鮮成才正在稻田里忙活,田間的深溝里,魚兒歡快地游來游去。
鮮成才在流轉的100余畝水田里,采取“水稻+鴨”“水稻+魚(泥鰍)”的立體種養模式,種養出來的水稻、鴨、泥鰍不僅更綠色,還降本增效。
立體種養,節本提質增效
“6年前可不是這樣,這都得益于轉換思路搞立體有機循環種養!滨r成才說,過去1畝田最多能產水稻1100斤。除去人工、土地租金等支出,賺不到什么錢。采用有機循環種養模式后,每畝田現在可以產水稻700斤左右,加上套養的鴨、泥鰍等,利潤十分可觀。
在這個立體有機循環系統里,鮮成才改用雞鴨牛豬等禽畜糞便制成的腐熟有機肥替代化肥;改用太陽能殺蟲燈、殺蟲黃板等替代殺蟲農藥;套養鴨、泥鰍等幫助清除稻田內的雜草和害蟲……這樣種養出來的水稻和鴨、泥鰍等食材深受消費者歡迎。
從傳統種養模式改為立體有機循環種養,這一改,激活了方山廟村的“一池春水”。鮮成才的經驗被迅速推廣,目前已經有80多戶人家在方山廟村張家大灣扎根,讓500余畝旱地、400余畝水田重新煥發出活力。
開發新品,適應市場需求
鮮成才通過“改”做活了水田里的文章,而西充縣義興鎮喻家埡村龍鳳桃源農場的張麗萍則在桃樹種植上寫下了另外一個“改”字。
2019年春節前,張麗萍就開始了對桃樹品種的改良工作。她請來幾位嫁接師傅,在原來的白肉油桃樹上高位嫁接了紅玉、晚湖景、秦皇桃、沙紅桃、黃桃等早熟或晚熟品種。
“剛建園時種了很多白肉油桃樹,在發展過程中發現,白肉油桃品種在外觀、口感、價格、保鮮、運輸等方面的優勢漸漸變弱,近兩年在全國已經開始滯銷!睆堺惼几嬖V記者:“高位嫁接其他品種會導致當年果樹顆粒無收,但是第二年就會有收成,第三年就可以達到豐產。通過每年的更新,桃子品種增多,品質提高,滿足了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受到消費者喜愛,還經常打造出‘爆品’!
龍鳳桃源農場今年的新品紅鳳桃花,在花季里一枝獨秀,引來許多賞花者。
補齊短板,產業互促共融
鮮成才的立體有機循環種養和張麗萍的桃樹品種改良只是西充縣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縮影。當前,我國農業結構性矛盾突出,供求關系發生了新變化,城鎮化步伐加快,人們的消費結構和水平也明顯改變,一般的農產品不缺,但是優質、綠色農產品的供給不足。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解決3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適應市場需求,改善農產品的供求關系;二是提高農業的質量和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三是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高競爭力。在此背景下來看,鮮成才和張麗萍的做法,不是在行政推動下的農業結構調整,而是市場主體適應市場需求的主動作為,促進了農業供給側結構調整。
“西充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補短板,補齊優質品種、短缺產品、生態環境的短板,發展綠色生態、環境友好型農業;要增效益,降低農業生產的成本‘地板’,大力推進節本增效和適度規模經營,拉長農業產業鏈;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并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激發農村活力,增加發展動能!蔽鞒淇h農牧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圍繞這個思路,西充縣圍繞“東桃西橙、南薯北禽、中部糧油”的總體布局,科學建設特色產業基地。在品種結構調整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發展錯季柑橘、有機糧油等品種;在種養結構調整中,以種定養、以養配種,按照土地載畜量和特色產業布局確定畜禽養殖規模。為實現產業互促共融、成鏈發展,西充縣除了建設川東北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外,還建成多扶、橡膠壩農產品加工園,培育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27家。
成片成鏈,提升農業效益
按照“三網配套、生態修復、循環利用、質量提升、環境保護”的要求,西充縣大力實施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新建高標準農田30萬畝,全縣農村道路暢通率、農田灌溉率分別達到90%、80%以上。西充縣還成功培育龍頭企業、專合組織、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等帶動型農業主體2150家,并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農業科技園、返鄉農民創業園、脫貧奔小康產業園等為載體,持續推進現代農業標準化園區建設,建成百科、明和、茂源、嘉和興等萬畝億元示范區20個,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產品要變為商品,銷售通道和市場是關鍵。西充縣改變過去傳統的銷售模式,自2014年成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以來,已建成縣級電商運營中心1個、鄉鎮電商服務中心12個、村級電商驛站200個,規劃整合物流到村線路3條,搭建了以郵樂網為主體,淘寶網、京東商城及本地電商平臺為支撐的“農產品進城”線上渠道,形成了線上線下、城市鄉村全覆蓋的網絡體系。據介紹,目前西充縣已培育400個知名電商品牌,培訓5000名電商人才。有100余種特色農產品上線銷往全國各地,部分產品出口,全縣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突破50億元。
“農業經營效益的提升、農民收入的增加,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的檢驗標尺和發展的持久動力!蔽鞒淇h委書記孫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