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物聯網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傳統農業升級在即,智慧農業將成為未來全球農業發展的方向。而中國作為農業大國,市場空間非常大,無論是對互聯網巨頭還是涉農企業,都有巨大的吸引力。在電影《星際穿越》的開頭講述了全世界現在經歷自然危機,地球黃沙遍野,糧食減產,人類瀕臨滅絕。雖然在今天,沒有糧食危機的兆頭,但是仍要保持警惕。據國家統計局在2018年28日發布的《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1704萬公頃,比上年減少95萬公頃。全年糧食產量65789萬噸,比上年減少371萬噸,減產0.6%。以小麥為例,主要是華北六大小麥主產區全部遭受不同程度的自然災害造成小麥產量和品質的雙下降。至今很多地方的農田水利建設仍然比較老舊,投入不足,抗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差。
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其地位不容忽視。同時,農產品是人類生存與發展最重要的物質基礎,關系到國家民生,所以無論是對國家還是企業起來說,改造傳統農業刻不容緩。
2019年2月19日,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明確指出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同時要切實抓好糧食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加快突破農業關鍵核心技術,培育一批農業戰略科技創新力量,推動生物種業、重型農機、智慧農業、綠色投入品等領域自主創新。
自2014年以來,國家多個部門先后發布了十幾個利好農業改造的政策,在政策影響下,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加入到改造農業的大潮中。伴隨著物聯網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傳統農業升級在即,智慧農業將成為未來全球農業發展的方向。而中國作為農業大國,市場空間非常大,無論是對互聯網巨頭還是涉農企業,都有巨大的吸引力。
政策利好,智慧農業勢在必行
農村有一句話叫“要致富,先修路”,在過去,便利的交通運輸對農村發展及致富有著重要意義,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這條“路”已不在單純的指公路、高速,而是指提供服務農民的信息通道。農業信息化建設,決定了農村經濟。對比美國、日本的現代化農業,我國的現代化農業生產、流通、社會服務等各方面比較薄弱,農產品供求關系仍存在問題,大量農產品滯銷現象較為嚴重,所以要推進互聯網企業與農企合作,引領技術、資金、人才向農業、農村匯集,讓農村經濟搭上信息化快車,形成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互聯網+農業”產業生態體系。
農業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其每個階段,生產方式、銷售渠道及經濟發展狀況也都在發生著改變。
一、過去以人力和畜力為代表的傳統農業,無論是生產方式還是銷售渠道,都比較狹隘。在該階段,農業經濟只限于“小農經濟”模式,農民除自給自足以外,難以獲得更多的經濟收入,脫貧與致富也難得到保障。
二、現在主要以機械化為主的小型規;r業,除生產方式得到很大改進以外,銷售渠道也不斷拓寬。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及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子商務+農產品”的模式逐漸流行,通過新電子商務,實現了“小農經濟”的迅速集中。
三、未來方向是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為主的智慧化、自動化農業,除種植、養殖將得到管理一體化,其采銷也將納入數據采集全鏈路,農產品可追溯,用戶足不出戶即可吃到安全放心的農副產品。
近年來,隨著多項國家政策的推進,越來越多互聯網巨頭及農企開始涉足智慧農業,探索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及農業大數據在行業中的應用,推動行業向精細化、智能化、產業化方向發展。投資者也正趨之若鶩地將資金投入農業科技,截至2018年,農業科技共投資209筆交易,總資本為16億美元,后期交易規模中值升至1,000萬美元。
雖然人工智能在工業領域的應用進程遠超農業,但是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國家數字化農業戰略出臺,農業領域處于一片藍海,隨著巨頭及資本的不斷投入,我國農業正逐漸從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過渡。未來,在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驅動下,我國農業勢必將突破原有的產業邊界,進入產業化、規;、自動化的發展階段。
巨頭加速擴張智慧農業版圖,智慧農業或成新增長點
根據國際研究預測,全球智慧農業將快速發展,全球智慧農業的市場規模將從2016年的90.2億美元達到2025年接近700億美元的規模。如此大的市場空間,吸引了國內外的互聯網巨頭關注。除了國內的阿里、騰訊、京東、百度等互聯網巨頭已開始著手布局智慧農業以外,軟銀、亞馬遜、谷歌等也對智慧農業表現出巨大的興趣,都想在此領域分得一杯羹。
據數據統計,A股智慧農業板塊所含標的一共有20個,總市值超過1700億元,一共有20家上市公司。眾巨頭的加入,或將加速推動傳統農業的變革及行業競爭。智慧農業現正處于市場教育及技術攻堅階段,各項運用目前還是一片藍海。除了要將物聯網技術、大數據等新興技術運用到農業生產中去,未來農業電子商務、食品溯源防偽、農業休閑旅游、農業信息服務等方面的應用也將快速發展。
當前互聯網巨頭對智慧農業生產的探索多集中在四大應用場景,分別是數據平臺服務、無人機植保、農機自動駕駛以及精細化種植/養殖。
數據平臺服務:2018年6月阿里云在云棲大會上發布阿里云ET農業大腦,目前已應用于生豬養殖、蘋果及甜瓜種植,具備數字檔案生成、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農事分析、全鏈路溯源等功能,致力于通過數據和知識為生產者提供科學的解決方案,彌補經驗的不足。
無人機植保:2018年4月,京東宣布以無人機農林植保服務為切入點,整合京東集團物流、金融、生鮮、大數據等能力,搭建智慧農業共同體,同時打造旗下首個農場品牌“京東農場”。
農機自動駕駛:阿里、騰訊、百度等在自動駕駛領域頻頻出手,百度用無人駕駛技術賦能農機,提升機械化水平。完全自主研發的北斗導航農機自動駕駛系統“慧農”,現已應用于10多個省區市,覆蓋數百萬畝耕地。
精細化種植/養殖:百度在2018年百度大會上公布出AI遙感智能監測病蟲害的最新成果。通過精準科學用藥,農藥使用量降低50%,不僅大幅度降低投入、保障產量。
國內智慧農業起步晚,目前農業發展仍落后于國外。隨著巨頭們涌入農業領域,將會為國內智慧農業建設注入新的活力。這場以互聯網巨頭帶動的第三次農業革命,將會使得農業快速進入數字化時代,為農業插上騰飛的翅膀。而對于互聯網巨頭來說,通過自身的影響力幫助農產品溢價,再配上AI技術提升農產品品質,未來與各大互聯網巨頭合作的農產品價格或都高于普通的農產品。所以,對傳統農業的改造或成為各個公司新的盈利增長點。
決勝智慧農業三要點:技術、市場教育、人才培養
雖然像阿里、騰訊、百度、京東等互聯網巨頭已經開始利用自己的業務優勢與農業結合,但是要想實現全面的智慧農業并不容易。農產品多樣性,這就導致了一套技術并不完全適用所有的物種,所以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仍然需要技術攻關及實驗。且短期內市場整體的接受度較低,所以在未來幾年發展智慧農業仍然要依靠政府引導、相關研究機構學者及涉農企業的共同努力。
國家也提出了未來五六年智慧農業發展的愿景,從技術攻關(2019),到產品研發(2020),再到集成應用(2021),引領農業(2022),直到培育產業(2025)。
從目前阿里、騰訊、京東、百度等巨頭在智慧農業的布局來看,主要是發揮自身技術、品牌、大數據等優勢,商業模式在于提供技術輸出、解決方案、銷售分成等方面。
阿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已經如火如荼地布局智慧農業,但仍然需要攻克各種技術。2019年仍是技術攻關的關鍵之年。對農業發展有影響的信息技術,例如:認知計算、深度強化學習、智能機器人會話式用戶界面、區塊鏈、5G技術、智能空間和虛擬之手等都需要考慮在農業的應用,而未來誰能掌握這些技術,率先在農業獲得應用及落地,或成為互聯網巨頭決勝智慧農業的制勝法寶。
除了技術攻關以外,因為全國農業較分散且無標準,而智慧農業多主要由部分大型農場、農企等實踐,無法在全國推廣,所以市場教育尤為重要。
在2015年農業部發布《關于開展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提升信息化能力的通知》,指出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大幅提升農民信息供給能力、傳輸能力、獲取能力,使農民應用信息技術的基礎設施設備進一步完善。這是智慧農業發展的群眾基礎,沒有信息入戶,智慧農業在農村就“根基不穩”。
政府要通過推進政策,來為智慧農業的推廣和落地培育粉絲,要為智慧農業縱深發展提供條件。對于互聯網巨頭及涉農企業,要利用自身的品牌營銷優勢,著力于推廣成熟可復制的農業物聯網應用模式。例如:在基礎較好的領域和地區,加強與與政府合作,在大宗農產品規模生產區域,普及基于環境感知、實時監測、自動控制的網絡化農業環境監測系統等。
智慧農業的推廣與落地離不開優秀的農業科技服務人才,政府要鼓勵引導成立農業服務人才培訓機構,對涉農從業人員及其他農業從業者開展培訓,向全國各大農場或生產區域輸出人才。
我國發展智慧農業,是傳統農業升級的現實需求,也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但據專家表示:智慧農業的成熟和蓬勃發展還需要20~25年的時間,所以推進智慧農業是一項長期性的工程。鑒于物聯網、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剛剛處于落地階段,所以未來在智慧農業的應用,需要科學規劃、分布推進,而現處于萌芽階段的智慧農業,首先要解決技術、市場教育、人才等問題。
未來,國家將會在智慧農業或智慧農業產業化上給予更多的政策及扶持。無論是對互聯網巨頭還是涉農企業來說,解決好技術、市場教育、人才等問題,一定可以在智慧農業的大潮中獲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