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育種的地位
在農業生產中,提高糧食生產水平,實施“糧食安全”策略,主要是通過作物育種學科研究來實現的。通過作物的遺傳改良,選育高產、穩產、優質、高效的農作物優良品種,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和效益。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在2002年的報告中指出,今后國際糧食總產量增長的20%可依靠面積的增加,而80%將依賴于單產水平的提高。單產提高的60%~80%將來源于良種的科技進步。
2. 什么是育種
育種是研究選育和繁育優良品種的理論與方法的科學。
3. 人工進化與自然進化的區別
生物的進化分為自然進化和人工進化。它們的動力取決于三個基本要素,即變異、遺傳和選擇。遺傳和變異是進化的內因和基礎,選擇決定進化的發展方向。從這個意義上講,作物育種學就是人工進化的科學。
4. 主要育種目標
人類主要育種目標 植物性狀
5. 歷史上育種學對人類的重要作用
6. 優良品種在發展作物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6.1 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 中國糧食作物品種平均 6~7年更換1次,一般新品種可比老品種增產15%左右。
◆ 1949~1984年間中國主要糧食作物單產增加1倍多,估計30~40%可歸功于育種。
◆ 美國D.N.達維克1977年在 3種密度條件下比較30~50年代雙交種、60~70年代單交種的玉米產量,表明50年間增長了57~60%。
◆ 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從60年代起育成的一大批豐產、抗倒、適應性廣、收獲指數高的半矮稈春性小麥品種,對南亞、中東等地區的農業增產起了很大作用。
6.2 改進產品品質。
◆ 一些產量不低于原有推廣種而蛋白質含量提高1~2%的冬小麥品種已在美國推廣。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也育成了帶O2高賴氨酸基因和硬質胚乳的玉米改良群體。
◆ 在油料作物方面,近50年內蘇聯通過輪回選擇,已將向日葵含油量從30%提高到50%左右。加拿大則在油菜低芥酸和低硫葡萄糖苷育種方面取得成功。
6.3 保證穩產性和產品品質,增加抗性。
◆ 抗寒或早熟育種已使作物分布逐漸向高緯度和高海拔地區擴展。
◆ 1950年以前,中國西藏主要農區在海拔3200米以上不種冬小麥。50年代引入冬性較強的“肥麥”以后,已很快發展成為春、冬麥兼種的地區。
◆ 超早熟大豆品種的育成,使黑龍江北部高于10℃的年活動積溫1800℃以上的地區可種植大豆。耐旱作物和耐旱品種的選育,則為半干旱地區農業生產的穩步增長作出了貢獻。
6.4 擴大高產作物種植面積,提高生產效率。
◆ 選育株矮稈壯、穗層整齊、成熟一致、不易落粒的谷類作物品種可大大提高機械化收獲的效率。
◆ 如矮稈高粱品種的育成,使小麥聯合收割機可兼收高粱,從而有力地促進了美國高粱生產的發展
◆ 糖用甜菜昂貴而費力的間苗勞動,則因單胚品種的育成而大為節省。
綜上所述,更低的成本,更高的產出是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保證。優良品種是解決農業生產對農作物產量、品質、抗性及規;蟮淖钣行緩。而育種是改良作物的遺傳特性,獲得優良品種的根本方法,對發展農業生產和人類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讓我們共同期待育種創新水平不斷提高,為農業生產持續提供優良新品種!同時,也請各位葵農關注同輝種業新品種研發項目的進展,支持我們為用戶提供更多用種選擇的信念。
創新——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