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當作為一種致命的寄生性雜草,寄生于向日葵根部,大量搶奪寄主水分養分,導致向日葵植株矮小瘦弱,花盤縮小或無法開花,直至全株枯死,嚴重影響子粒產量和商品性。列當的存活能力、繁殖能力和擴散能力都非常強,目前已廣泛擴散至我國各食葵主產區,并呈逐年加劇的態勢,給葵農帶來巨大經濟損失,也給我國向日葵產業的健康發展造成重大隱患。因此,采取有效的列當防治措施刻不容緩!
常規列當防治措施的局限性
常規的列當防治方法,一般是輪作倒茬、田間深翻、化學除草劑防治及人工拔除,但受列當的生活特性及食葵主產區生產條件、種植習慣、規;a、除草劑效果等因素的限制,實際生產中難以通過耕作栽培、化學防治等農藝措施實現有效的列當防治。
向日葵列當根本解決方案
常規的列當防治辦法,存在實際操作限制,也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列當對向日葵的危害。實踐證明,種植抗列當品種是食葵生產中最經濟有效和徹底根本的列當問題解決方案。目前國內育種界主要采用的是品種之間的雜交、回交、自交等方式,將向日葵野生種的抗性基因作為抗列當材料進行品種選育,并選育出抗列當品種。雜交選育方式能夠實現較為有效的抗列當,但僅限于部分向日葵雜交種,且常規的雜交選育只能選用單一抗性品種,難以有針對性,存在較大的人力成本。
經過育種人員的努力,目前國內已有一批高耐或抗列當品種在生產中應用,有效緩解了列當危害問題。但現有抗列當品種普通主栽品種相比,在品種的商品性、抗病性及結實率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限制了抗列當品種的大面積推廣。今后的抗列當品種研究方向是:
1. 不同生理小種抗列當基因在同一品種中的復合,以提高列當水平抗性。
2. 在抗列當基因導入過程中保持常規品種的優良商品性。
3. 抗列當品種黃萎病侵染較重問題的克服。
4. 進一步提高抗列當品種的結實率。
在研究轉基因作物為列當育種時,以分子生物技術導入基作為育種基礎,在當前農業領域中,該研究方法較為先進,改善了傳統育種技術應用時的不確定性,讓不同物種之間實現了有效的生殖隔離,具有良好的實際應用效果,因此受到現代農業領域的廣泛認可。但是,轉基因技術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尚需時間不斷完善發展,但是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基因導入是目前直接改善向日葵品質的最佳手段,且經過實踐也表明了該技術能夠幫助向日葵提升自身抗病蟲能力。
目前,向日葵轉基因尚在在研究中,且7個生理小種所對應的7 中不同顯性基因(or1—or7)也并未對外進行相應的公布, 所以未來相關基因的研究還需要繼續進行,祝愿向日葵界科研專家們能夠早日取得優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