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最高法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人民法院種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最高法知識產權法庭副庭長郃中林表示,嚴厲震懾危害種業安全違法犯罪行為,套牌侵權行為重拳出擊,用好用足現行刑事法律制度,保持對農資制假、售假犯罪的高壓態勢和打擊力度,營造不敢侵權、不愿侵權的法治環境。
郃中林在會上表示,目前我國形成了以種子法、專利法、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為主體、以有關司法解釋為補充的較為完整的種業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通過種子法、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等專門立法保護植物新品種權;通過專利法保護植物品種的生產方法、相關功能基因、編碼蛋白以及載體等。
他介紹,2016年至2020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審結涉植物新品種糾紛民事案件共計781件,年結案量從2016年66件上升到2020年252件。案件影響很大、增幅很快,其中85%以上為侵害植物新品種權糾紛,主要涉及玉米、小麥、水稻等主要農作物,超七成案件品種權人勝訴。
最高人民法院在“兩優培九”雜交水稻品種權合同糾紛上訴案中邀請袁隆平院士等參與并有效促成當事人和解,在侵害“鄭58”玉米品種權申請再審案中對4950余萬元的高額侵權賠償予以確認。
“秉持有利于權利保護的司法理念,用好舉證責任轉移、舉證妨礙、文書提出命令等制度,善用幫助侵權、懲罰性賠償等重點條文,讓侵權人無處遁形、無利可圖!编A中林表示,依法加大懲罰性賠償適用力度,針對套牌侵權行為重拳出擊,在法定幅度內從重判處懲罰性賠償,同時會同有關部門深入研究進一步加大對套牌侵權等嚴重侵害植物新品種權行為的法律責任問題。
此外,指導各地法院結合本地種業知識產權工作特點,積極探索符合當地特色的保護模式。指導海南自由貿易港知識產權法院和西安知識產權法庭積極發揮職能作用,為“南繁硅谷”和“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提供全方位司法保護和服務,打造國際化高水平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