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6日,由中國化工信息中心及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共同主辦,國家智慧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協辦的2022 CNCIC中國數字農業峰會在北京順利開幕。
本次會議以“數說農業發展,智推產業閉環”為主題,同時聚焦“數字農業高新技術論壇”和“智能農機及現代農服發展論壇”。政府領導、院士、高校、數字農業領域專家學者、互聯網企業、農資企業、智能制造企業、農業服務相關企業領導和嘉賓齊聚會場,分享數字農業發展經驗及成果,尋求農業現代化進程新突破,探索農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在思維碰撞和觀點交鋒中探討數字農業建設的“卡脖子”問題及解決之道。
推進智慧農業發展落地
在會議綜合論壇上,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所長吳文斌分享了關于推進智慧農業發展落地的思考。
目前,我國農業數字經濟產值規模達到5778億,2025年預計將達到1.26萬億。吳文斌認為,智慧農業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服務農業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我國正在積極探索推動智慧農業發展:政府提供政策保障,確保智慧農業有良好的發展環境;科學家提供技術支撐,通過一系列關鍵技術攻關,推動技術與裝備研發;企業和農戶積極參與實踐,在不同領域探索智慧農業的落地。
當前我國的智慧農業仍處于起步探索階段,距離真正實現技術落地、解決產業痛點、體現數字經濟價值還存在較大差距。未來在加強數字化生產力發展的同時,也亟需從生產關系入手,構建智慧農業發展的數字生態,找到合適的產業化和商業化模式。
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的探索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裝備研究所副所長葉宏寶認為,智慧農業是世界農業的發展趨勢。
智慧農業的發展離不開機械化的助力。葉宏寶分享了浙江丘陵山區的農業機械化實踐經驗。浙江丘陵山區的生產條件面臨“五復雜、一繁雜、一低下”的困難;由于復雜的環境,可以借鑒的案例較少。
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葉宏寶表示,當前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的最突出問題在于“無好機可用”。農業部正在倡導研發、推廣、應用一體化,引導科研力量把有限的農機研發能力更多地匹配到小型丘陵山地上。此外,應當把各區域的小塊丘陵山地連接成為一個大市場,提高企業的生產制造意愿,推動丘陵山地農機“從無到有”的發展。
智能農機在數字農業中的研發應用
在智能農機及現代農服發展論壇中,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機電技術應用研究所副所長周利明針對智能農機的研發應用作了分享。周利明表示,智能農機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支撐和保證,國內智能裝備與歐美等國家的智能裝備在技術細節上和研發應用上有諸多區別。我國在播種、施肥、噴藥、收獲、作物監管等環節,結合傳感與控制技術,研發適用于中國耕地條件的智能裝備,并落地應用。
信息技術為農業賦能
以農業傳感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的農業信息技術將賦能農業產業鏈。
在數字農業高新技術論壇上,北京云洋物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趙洪啟帶來了有關農業信息新技術的分享。趙洪啟認為,新一代農業信息技術的研發,將能夠強化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并拓展農民增收空間。
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趙洪啟分享了設施農業的棚聯網案例:智能傳感器設備可以實時獲取精準數據,時刻監測大棚內的生長環境數據,智能算法據此輸出溫控、水肥等解決方案,幫助農民實現標準化種植,真正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趙洪啟表示,目前我國農業信息技術的應用落地還處在起步階段。由于農業這一領域的特殊性,要真正實現推廣應用,至少需要5~8年的時間。
此外,在會議綜合論壇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農業信息化專家趙春江以“智慧農業研究與實踐”作了報告。趙春江認為,智慧農業是未來的方向,要積極推進智慧農業的技術研究與實踐,并分享了一些實際應用案例。
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的報告主題為“數字技術驅動引領鄉村振興”,報告回顧了我國數字鄉村發展取得的階段性成效,并分析了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王小兵認為,要堅持扎實推進智慧農業建設和數字鄉村發展。
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楊信廷的報告主題為“對智慧農業的學習和思考”,報告回顧了國內外農業機械化與農業信息化發展歷程,分析了國內外智慧農業發展的現狀與趨勢,楊信廷表示,智慧農業的發展離不開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
在數字農業高新技術論壇環節,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董金瑋團隊以“遙感大數據和云計算助力作物種植面積早期監測”為題作了報告,分享了遙感技術在作物面積監測、作物早期識別等領域的取得的成果和實際應用效果。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作出“加快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的重要部署,利用數字化賦能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已經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我國農業農村數字化建設任重而道遠,需要發揮政企學農等各界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