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是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農業深度融合形成的數字化農業方式,是在信息技術和先進裝備條件的基礎上,實現生產過程的精準感知、智能控制、智慧管理,追求農業更高資源利用率、更高勞動生產率和更好從業體驗感的農業形態。
近年來,國家在建設數字中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重大戰略部署中,把發展智慧農業作為重要內容。201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實施智慧農業工程”。2019年5月,中辦、國辦印發《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作出“打造科技農業、智慧農業”的戰略部署。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指出,要“加快發展智慧農業,推進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服務數字化改造”。
目前,農業生產環節面臨著兩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誰來種地?中國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嚴重短缺,一些省份農業從業者平均年齡接近60歲,繼續沿用傳統生產方式,“誰來種地”的問題將會越來越突出。二是怎樣種地?2004年起我國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出臺,支持推動了中國農機裝備水平和農業機械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截至2020年底,中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71%,其中,小麥、水稻、玉米等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均已超過80%。但農產品生產成本高,農業效益低而不穩,生產過程缺乏數據支撐和指導,農業發展方式亟待轉變。
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可實現農業生產的精確管控,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美國69.6%的農場采用傳感器采集數據,農業機器人應用到播種、噴藥、收割等農業生產中。隨著中國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國家層面的大力倡導,一批農業科技公司快速發展,從各自業務優勢出發,逐步開始打造新型農場生產作業模式。
現階段國內智慧農場還處于示范項目階段,首先是將各個生產環節數據打通,通過智能化機具和物聯網設備逐步實現作業流程少人化、生產流程數字化。以中國目前領先的智慧農業解決方案提供商博創聯動披露的資料來看,其與中國農科院聯合在浙江嘉興平湖農業經濟開發區打造的水稻智慧農場,主要從農業機械智能控制、數字農業基礎設施及農業物聯網技術入手 ,將智能物聯設備、智能農機、土壤、氣象數據服務接入數字農業系統,通過智能化控制,精準管理農場的生產規劃與執行。智能化數字化的農業機械科學作業提高了作業質量及作業效率,精準執行農事生產規劃,同時減少人工投入,提升綜合管理效率。據平湖市人民政府網站披露,預計項目二期建成后,能夠快速沉淀形成一整套無人農場建設及數字化運營模式,其智能農機可覆蓋水稻從育種到收獲近10個生產管理環節,節省化肥、灌溉用水等需求量達20%以上,增產達10%以上,預計畝均純收入增長15%以上,真正實現增產增效、提質增效。
智慧農場的興起,本質上是信息技術與農業農村深度融合的產物,也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一方面,耕種管收全過程的少人化和無人化,不僅有助于節約人力成本,也有助于吸引更多年輕技術人才從事農業生產,培育新型農民。另一方面,通過智慧農業系統為農作物管護提供數據支持,能夠指導調控農作物生長環境,在足夠多的數據樣本支撐下,人工智能將更好的優化整個過程,使其更好滿足作物生長需要,達到增場增收的目的。在整個推進過程中實現的全流程機械化,能夠起到提高生產、作業效率,促進增收減損的效果。當前,全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0%,雖與發達農業國還有不小的差距,但趨勢良好,我國糧食產量每年不斷增加,現代農業裝備和技術的運用功不可沒。
現階段,示范型智慧農場像一面旗幟,引領著區域農業生產的發展方向,中國農業的“十四五”規劃倡導農業農村堅持改革創新,在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等一系列政策利好支持下,區域示范型智慧農場將獲取長期的經濟和社會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