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狹長1600公里的甘肅,農耕文化底蘊深厚、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農業交往歷史悠久、通道樞紐功能明顯、土地資源豐富。
10年來,甘肅充分集成現代技術手段,挖掘資源潛力,逐步走出一條具有甘肅特色的現代寒旱特色農業,幫助甘肅完成了擺脫貧困的巨大的歷史性跨越。
撕掉了“苦甲天下”歷史標簽的甘肅,向著鄉村振興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馬鈴薯成為隴原脫貧致富的“金蛋蛋”
盛夏時節,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百萬畝洋芋花開成海。
走進甘肅愛蘭馬鈴薯種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愛蘭薯業)的基地日光溫室里,一株株馬鈴薯綠意盎然、生機勃勃。公司負責人周愛蘭和她的團隊成員仔細地查看馬鈴薯,小心翼翼地呵護每一顆“金鈴鐺”。
“馬鈴薯育種比拉扯一個孩子投入的精力要多得多!敝軔厶m邊查看育苗長勢情況邊說。
科技日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通過進一步優化“基礎苗—脫毒苗—脫毒原原種(基礎種子)—原種—一級種”的現代化種薯生產體系,愛蘭薯業不斷探索開發市場,擴大產業鏈,滿足訂單需求,改進種薯生產基礎設施,擴大產能。
周愛蘭介紹,目前,公司已投建6160平方米組織培養室、800平方米育種實驗室、560座日光溫室、380畝原原種網室和2.6萬平方米貯藏設施。
為了讓企業發展得更強更好,公司還與眾多研發單位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完善了“育繁推、產學研一體化”現代產業體系。
在甘肅,像愛蘭薯業一樣依靠科技研發提質增效助農增收的企業不在少數。數據顯示,2020年甘肅省馬鈴薯種植面積1030萬畝,占全國的12%,每年貢獻甘肅省糧食產量的20%。這也與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馬鈴薯研究所的創新研發密不可分。
2016年,甘肅省馬鈴薯種植面積有所回落,并面臨著一些亟須攻克的技術難題。面對現狀,該院隨后聯合多家單位實施了“安定區優質多抗廣適馬鈴薯主食化新品種機械化生產示范”項目。
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高淀粉品種改良崗位專家、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馬鈴薯研究所研究員文國宏介紹,這個項目突出主食化新品種隴薯7號與隴薯10號配套技術應用,2016年完成示范推廣面積16798畝,平均畝產2241.8公斤,增加農民收入1078.55萬元。
“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單產,甘肅省馬鈴薯總產量保持穩中小幅增長,2015年到2019年馬鈴薯單產由1129公斤提升到1234公斤,年均單產增長26.2公斤!痹谖膰昕磥,這一成績來之不易。
目前,甘肅省已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馬鈴薯種薯基地、商品薯基地和加工基地。2021年甘肅省馬鈴薯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達到1020萬畝和1500萬噸,雙雙位居全國前列。
河西走廊撐起中國玉米制種“半壁江山”
在甘肅西北部,有一條長約900公里、西北—東南走向的狹長平地。由于形如走廊,因此被稱為河西走廊。這里有著發達的制種業,生產的玉米種子,可以滿足全國玉米用種需要的一半以上。
每年夏季,蘭州大學植物學和細胞生物學學科團隊都會在這條走廊上圍繞植物生長發育和極端環境適應性開展研究,鑒定并解析調控植物生長發育和抗逆性狀的關鍵功能基因,為種質創新提供極富價值的遺傳材料和理論指導。
“未來玉米仍將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碧m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甘肅省基因編輯育種重點實驗室主任侯歲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將來生產者和市場最需要的依然是多抗廣適、中早熟、高產穩產型品種。他認為,解決這些問題,玉米種質的提質增效迫在眉睫。
在多年研發的基礎上,團隊開辟了玉米精準分子育種的新途徑,創建了新種質資源,解決了甘肅省糧食作物育種的技術難題。團隊的科研進展促進了甘肅省玉米種業和產業向綠色、環保、安全、高效方向發展。
有了高水平技術作保障,甘肅省玉米繁育制種發展形勢喜人。2021年玉米種子生產面積141.2萬畝,產種5.79億公斤,面積和產量分別占全國玉米制種總面積和總產量的52%和57.8%。90%銷往黃淮海、東北等地區,保障了全國50%以上的大田玉米用種。
“發展玉米繁育制種產業,甘肅還有更高目標!备拭C省科技廳農村科技處處長王芳介紹。2021年底,甘肅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振興河西國家玉米繁育制種基地實施方案》提出,力爭到2025年,甘肅玉米繁育制種全產業鏈產值要達到120億元以上,在全國玉米主產區的播種面積達到5%以上,供種量穩定在全國玉米用種量的55%以上。
甘肅蔬菜走俏全國暢銷海外
多年前,每到冬天,吃菜難成為大多甘肅人越不過的一道坎。入冬就只能吃到白菜、馬鈴薯、蘿卜這“老三樣”。
為了裝滿“菜籃子”,讓本地的老百姓告別“老三樣”,甘肅人在黃土地上研發、創新,搭棚、種菜。
蘭州高原夏菜是甘肅蔬菜產業的代表之一,以蘭州市榆中縣為核心區的蘭州高原夏菜主產區已成為全國“北菜南運”“西菜東調”的主要基地之一。
今年3月6日,由甘肅農業大學牽頭,天津市農業科學院等單位參與的甘肅省科技重大項目“高原夏菜采后全產業鏈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研發”落地甘肅康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
據介紹,這個項目針對采前安全誘抗劑處理及降藥提質、采后防腐保鮮、微環境氣調、尾菜處理等關鍵技術進行了產業化集成示范推廣。
榆中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魏立榮介紹,項目的實施,有效地促進了榆中縣蔬菜產業的良性發展。
在甘肅,類似這樣的科研投入在蔬菜產業中比比皆是。
甘肅農業大學教授、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郁繼華團隊實施的“瓜菜新品種選育及高品質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針對甘肅省瓜菜生產中優良品種缺乏、化肥農藥使用過量、產品品質下降等問題,開展高品質品種選育與栽培技術研發和示范推廣。該項目獲得2017年省級科技重大專項支持經費650萬元。
郁繼華介紹,項目建立的19個核心示范基地和示范推廣精準水肥管理、生態種植模式、化肥農藥減量與替代技術等為茄果類、瓜類等高原夏菜新增效益3.11億元。
在科技的有力支撐下,甘肅省蔬菜產業已形成了以河西五市及蘭州、白銀為主的日光溫室重點產區,以隴東隴南為主的春提早秋延后塑料大(小)拱棚重點產區,形成了全省“西部溫室東部塑料拱棚”的設施蔬菜優勢區域布局。
截至2021年,甘肅省蔬菜產量達1655.3萬噸,作為甘肅種植面積、產量、效益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蔬菜產業正在穩步向千億元級產業邁進。
如今,甘肅的特色蔬菜暢銷全國,外銷中亞、日本、韓國、東盟市場;馬鈴薯產量傲視全國,產品外銷東盟;河西走廊撐起了我國玉米制種的“半壁江山”……
在隴原大地上,一幅現代農業蓬勃發展的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