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首先要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必須堅持系統觀念”。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我們要善于通過歷史看現實、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關系,不斷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用大歷史觀來看待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科學回答了“三農”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刻領會其中貫穿的科學思維方法,對于推動全黨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戰略思維
戰略思維就是高瞻遠矚、統攬全局,善于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方向的思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是黨中央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沒有農業強國就沒有整個現代化強國;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是不全面的!睆闹腥A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看,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整個大局就有保障。新征程上,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把戰略基點放在擴大內需上,農村有巨大空間,可以大有作為。要準確把握“三農”工作的新的歷史方位,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作為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大原則,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書寫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三農”新篇章。
歷史思維
歷史思維就是以史為鑒、知古鑒今,善于運用歷史眼光認識發展規律、把握前進方向、指導現實工作的思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堅持用大歷史觀來看待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必須看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還要看到,我國擁有燦爛悠久的農耕文明,必須確保其根脈生生不息。建設農業強國要體現中國特色,立足我國國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資源稟賦、農耕文明的歷史底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要求,走自己的路,不簡單照搬國外現代化農業強國模式。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在現代化進程中,我國即使城鎮化率達到70%,也還有幾億人生活在農村。如果只顧一頭,不顧另一頭,一邊是越來越現代化的城市,一邊卻是越來越蕭條的鄉村,那也不符合我們黨的執政宗旨,也不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這樣的現代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此,必須通過振興鄉村,開啟城鄉融合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辯證思維
辯證思維就是承認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善于抓住關鍵、找準重點、洞察事物發展規律和解決問題的思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要堅持從國情出發,從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和二元結構的現實出發,從我國的自然稟賦、歷史文化傳統、制度體制出發,既要遵循普遍規律、又不能墨守成規,既要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又不能照抄照搬”。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根本要靠深化改革。必須加快推進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系”。必須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堅持穩定土地承包關系。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障糧食安全,要在增產和減損兩端同時發力”。一方面,要樹立節約減損就是增產的理念,推進全鏈條節約減損,持續深化食物節約各項行動。另一方面,要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
系統思維
系統思維就是立足整體,從系統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統和環境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來綜合地考察認識對象的思維。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蘊含著系統思維方法。一是注重系統性。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是事關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戰略課題。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要建設繁華的城市,也要建設繁榮的農村,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城鄉關系。二是注重整體性。要完善規劃體制,通盤考慮城鄉發展規劃編制,一體設計,多規合一,切實解決規劃上城鄉脫節、重城市輕農村的問題。三是注重全面性。要堅持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并推進,實現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跨越。四是注重協同性。要全面推進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統籌部署、協同推進,抓住重點、補齊短板。
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就是敢于破除迷信、超越陳規,善于因時制宜、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思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不斷推進“三農”工作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例如,要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權和經營權分離,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經營權流轉的格局;要著力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促進農業轉移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要適應農業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的階段性變化,創新體制機制,推進科技進步,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實現農業向提質增效、可持續發展轉變;要緊盯世界農業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國農業科技水平,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等等。
法治思維
法治思維就是遵循法治理念,善于運用法治方法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思維。加強法治鄉村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具體到“三農”領域,法治思維體現在很多方面。例如,堅持源頭治理、標本兼治,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要以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為優先方向,樹立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理念,確保廣大農民安居樂業、農村社會安定有序;重視法治建設,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深化村民自治實踐,有效發揮村規民約、家教家風作用,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動鄉村經濟、鄉村法治、鄉村文化、鄉村治理、鄉村生態、鄉村黨建全面強起來;等等。
底線思維
底線思維就是客觀地設定最低目標,立足最低點,爭取最大期望值的思維。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體現了清醒的底線思維和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其一,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國是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必須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其二,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農業現代化要保證土地數量和質量。要結合實際,減少工業用地,適當增加生活用地特別是居住用地,切實保護耕地、園地、菜地等農業空間,劃定生態紅線。其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要繼續壓緊壓實責任,堅決防止出現整村整鄉返貧現象。
總的來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集中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要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把學習成效轉化為推動“三農”工作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