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農業產業發展速度加快,“全產業鏈發展”成為熱詞。2018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對建設農業全產業鏈提出要求、作出部署。2021年《農業農村部關于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培育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到,到2025年,我國農業全產業鏈價值占縣域生產總值的比重將大幅度提高,鼓勵一批年產值超百億的農業“鏈主”企業、價值超百億的典型縣、價值超千億的重點鏈興起。
01 農業全產業鏈有何特征?
農業全產業鏈是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縱向一體,與二三產業貫通融合,各環節資源要素全流程優化,經營主體密切聯結的產業組織形式,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高級形態,涉及農業生產種植、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廢棄物循環利用、服務銷售等各個環節,其穩定運行直接影響到農戶收益及農產品市場供應。以上特征決定了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對地方經濟條件、資源條件、運作能力、科研技術、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較高要求。
02 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的決定因素
① 農業發展基礎、要素投入、資源環境,決定了“鏈”的發展基礎
② 農業輻射力、滲透力、驅動力,決定了“鏈”的發展空間
③農業產業離散、資源發散、主體分散情況,決定了“鏈”的發展短板
03 我國農業全產業鏈發展的
制約因素和現實困境
縱觀我國農業全產業鏈發展進程,雖然已取得一些成效,但仍存在很多現實困境。
第一,全鏈控制難。農業全產業鏈的發展主體依舊是企業,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將逐步剝離產業鏈上競爭力不強、盈利水平不高的環節,專注于核心業務和產業鏈的高端環節,從而將導致農業全產業鏈“不全”的問題。
第二,資金風險高。農業全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涉及的細分行業很多,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資金風險較高,進而對經營主體與地方政府自身的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提出較高要求。
第三,協調管理難。農業全產業鏈的管理機制,實質上是經營主體通過組織內部的管理來替代市場機制進行商品交換和資源配置,其間業務跨度較大,協調成本較大,管理效率低下。
第四,資源聚集難。農業全產業鏈發展過程中會將有限的資源分散到產業鏈各個環節,甚至進入非核心環節,對核心業務、核心產品將造成很大程度影響,導致地方資源配置分散、核心競爭力不強。
04 對策及建議
① “延鏈、補鏈、強鏈”依然是核心任務
挖掘“發力點”、補好“薄弱點”,用好創新載體、用活突出優勢,通過拓展、補充、建強的方式推進農業全產業鏈協同發展。針對產業鏈上競爭力不強、盈利水平不高的環節,應采取減稅降費、政策補助等行政手段,扶持、引進相關企業,以實現產業鏈的“環環相扣”。
②選擇具有市場優勢的主導產業,提升產業聚合度是發展路徑
找準“關鍵點”、瞄準“核心點”,選擇區域內最具市場競爭力的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以打造園區、聚集區、產業鏈信息平臺等方式提高產業聚合度,降低全產業鏈的協調管理成本,確保資源要素向主導產業和主導產業鏈的核心環節聚集。
③ 破除行政區劃限制,用好政策工具,充分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是工作關鍵
“全產業鏈”模式對于促進地方農產品品牌打造、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支撐作用,但地方政府不可盲目跟從,必須清醒認識這種模式存在的問題和弊端,避免陷入“為全而全”的困境!叭a業鏈”模式的核心是整合產業鏈資源,提升龍頭企業或企業集群在產業鏈中的話語權和利益分配主導權,然整合并非要在同一地域內實現,尤其難以在縣級以下的行政區域內實現。各級地方政府應用好招商引資政策、產業轉移承接等政策工具,盡可能提升全產業鏈項目層級,利用大數據平臺、區塊鏈等信息化技術,實現更大范圍內的產業鏈整合。
④ 發展供應鏈金融,降低資金風險,尊重市場規律是客觀要求
積極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優化供應鏈管理,依托產業鏈龍頭企業資金、客戶、數據、信用等優勢,發展基于真實交易背景的票據、應收賬款、存貨、預付款項融資等供應鏈金融服務。通過把控鏈條上下游企業的資金流、信息流、物流等數據信息,將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壞賬風險更低,讓風控變得更容易,資金去向更清晰。建立農業風險保障制度,以調節市場供求變化和自然災害給各方所帶來的損失。